中贸圣佳佳期·孟夏网络拍卖会特设“欣遇——中国书画直播拍卖专场(直播拍)”,精选八十余件名家名作,涵盖古代及近现代,其中古代书画领域一如既往为圣佳优势所在。本篇为“养真堂珍藏书画”特别推介,其中有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张謇的行书作品;清两江总督陶文毅公行书七言联,浩浩然写下“四海能交求古剑,一生低首拜梅花”,足可见其一生致知力行、经世致用的精神;晚清重臣耆英《临孝经手卷》,全篇采用楷、行、草三种书体交相临习而成,草书部分承王羲之遗风,韵致斐然;清末名人信札十一册,品相完好、纸墨精细,包含晚清重臣江标、李盛铎等人来往手札,内容繁复,实为名人名家生活轨迹以及晚清历史风貌的重要承载;还有乾隆年间清廷大员初彭龄,清末翰林院编修、庶吉士喻长霖、王倬,等各体书法;另有清末湘*将领彭玉麟钟爱梅花,自号梅花外子,本专场收录《梅花图》一帧。
Lot喻长霖(-)章草四条屏
立轴水墨纸本
×40cm.×4
款识:1.《出师颂》或谓索靖书,或谓萧子云书,米元晖定为隋贤书云。长霖。
2.荆如仁兄大人正临。戊辰(年)四月,长霖。
3.小令书当时与乃兄齐名,故风绝尘外,长霖。
4.吴郡源出子敬,安吴谓其小偭山阴家法,询为知言。长霖。
钤印:家在天台雁宕隐居三草二六桥(朱)、喻长霖印(白)、志韶七十后书(朱)、乙未廷对第二(朱)、志韶一字淡宁(朱)
鉴藏印:程氏养真堂珍藏(朱)
说明:本拍品为程氏养真堂旧藏。
喻长霖(-),字志韶,*岩县人(现浙江省台州市*岩区澄江街道仙浦喻村)。清光绪二十一年(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和功臣馆纂修。著有《清儒学案》《古今中外交涉考》《清大事记》《九通会纂》等18部经史著作,并整理王棻《台学统》和选辑《柔桥文钞》。
Lot陈曾佑(清)楷书八言联
.5×42cm.×2
款识:东屏四兄大人雅正,苏生弟陈曾佑。
钤印:陈曾祐印(白)、己丑翰林(朱)
释文: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太华夜碧大河前横。
陈曾佑(清),字苏生,蕲水人。光绪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甘肃提学使。
Lot张謇(-)行书书法
×40cm.
款识:小梅仁兄属,张謇。
钤印:通州张謇之印(白)
释文: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做武陵人。
说明:1.本拍品为程氏养真堂旧藏。
2.广州集雅斋旧藏。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祖籍江苏常熟。光绪二十年(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国近代实业家、*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历任江苏咨议局议长、中央教育会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北洋*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等。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数十家企业,数百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Lot江标、汪鸣銮信札十一册
册页水墨纸本
尺寸不一
题签:清人信札。钤印:程氏养真堂珍藏(朱)
此标的集清末文人信札共十一册,内容繁富,信息颇多。作者及上款人多身居朝廷要职,亦或文人雅客。其中有多人致信近代*治家、收藏家李盛铎,或为其后生恭贺年禧拜帖,或为晚清武昌织布局汇报要闻,或谈及押解*火途径湖北的见闻等。李盛铎与江标同为光绪十五年(年)进士,是为同年,情谊深厚,江标与他来往书信甚密,言及在同兴楼为陶心耘(陶浚宣)饯行一事,希望李盛铎能拨冗前来;亦或是谈及自己珍爱书册诸事。更有晚清朝臣袁昶、陈宝琛向李盛铎互通音讯的书信,人情往来均在其中。此十一册信札品相完好、纸墨精细,不但包含了极高的艺术性、收藏性,更具有重要的文献及历史价值。
外观图
上款人简介:李盛铎(-),字义樵,又字椒微。号木斋,别号师子庵旧主人,师庵居士等。晚号麂嘉居士。江西省德化县(今九江市)东乡谭家畈人。中国近代著名*治家、收藏家,且历任清朝翰林院编修、陕西巡抚等职。中华民国成立后,又曾担任大总统顾问、参*院议长、国*商榷会会长等职。
作者简介:1.江标(-),清末维新派。字建霞,号师邧,又自署誃笘。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光绪进士。
2.袁昶(-),原名振蟾,字爽秋,一字重黎,号浙西村人,浙江桐庐人。清末大臣、学者。光绪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光绪二十六年,直谏反对用义和团排外而被清廷处死,同时赴刑的还有许景澄、徐用仪等四人,史称“庚子五大臣”。《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为其平反,谥“忠节”。袁昶也是同光体浙派诗人的代表。遗著有《渐西村人日记》等。
3.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州闽县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同治七年(年),考中进士,直言敢谏,连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成为“枢廷四谏官”,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宣统元年(年),调入京城,充任礼学馆总裁、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正红旗汉*副都统,成为宣统帝溥仪的师傅,监修《德宗实录》。工书法,学*庭坚,又擅画松。
4.陶浚宣(-),原名祖望,字文冲,号心云,别号东湖居士,又号稷山居士,绍兴陶堰人,陶渊明第45代孙。清末著名书法家。
5.汪鸣銮(-),清末大臣、藏书家。字柳门,号郋亭,一作郇亭,钱塘(今杭州)人,侨寓吴门。同治四年(年)进士,历官编修、陕甘学*、山东、江西、广东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吏部右侍郎等。喜藏书,外祖父韩崇收藏颇富,后来所有藏书和金石器物被他所得,建藏书楼有“万宜楼”。精于小学,书画亦擅长。著有《能自疆斋文稿》。
Lot王倬(-)草书书法
×56cm.
款识:王倬。
钤印:王倬之印(白)、虎崖(朱)
王倬(-),原名朝杰,更名朝楠,号虎崖。璧山县登里来凤驿人。清道光八年(年)举人,12年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湖北汉川、当阳、远安、麻城,山西太原、太平知县。晚年主重庆东川书院讲席,并在家乡来凤,修翰林山庄。王倬自幼熟读儒家之书,一生为*清廉,道德文章为时人所重。善书、精诗。著有《孟语集锦》等。
Lot初彭龄(-)楷书书法
.5×58.5cm.
款识:再元二兄亲家正字,颐园弟初彭龄。
钤印:初彭龄印(白)、颐园(白)
鉴藏印:九丹鉴藏(白)、程氏养真堂珍藏(朱)
初彭龄(-),字绍祖,号颐园,原籍莱阳北*村。乾隆十八年(年)迁居即墨海堤村(今属金口镇)。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历官编修、御史、云南巡抚、刑部侍郎、内阁学士,道光擢兵部尚书。初彭龄世代簪缨,官位显赫,是清代中叶即墨境内继郭琇之后的又一名闻遐迩的清廷大员。初彭龄及其宗祖的轶闻轶事,仍在即墨、莱阳一带广为流传。
Lot李蟠(近代)行书书法
81×40cm.
款识:甲子韶关秋好随,节《游芙蓉山》,录呈蓬山三叔两正。李蟠□*草。
钤印:李蟠印信(白)
释文:岭上梅花早未逢,先探幽艳到芙蓉。再来城郭经三岁,此去关山第一重。历劫众生求普渡,从征诸将当雍容。元戎忧国犹闲豫,来听云间古寺钟。
李蟠(-),同盟会员、民国*要。广东中山人,又名李仙根。年就读于广东陆*小学,加入同盟会。年赴日本留学。年回国后追随孙中山,任侍从秘书、机要秘书。年11月,孙中山抵天津时发病,李陪侍在侧,后入北京,是孙中山逝世前守护者之一。年11月任国民*府文官处秘书,后任粤汉铁路南段局局长、西南*务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国民参*会参*员。
Lot陶澍(—)行书七言联
镜心水墨纸本
×30.5cm.×2
款识:云汀陶澍。
钤印:陶澍之印(白)、云汀(朱)
释文:四海能交求古剑,一生低首拜梅花。
陶澍(—),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道光朝重臣。清嘉庆七年(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使和巡抚。道光十年(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道光十九年(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Lot耆英(-)临孝经手卷
手卷水墨纸本
25×cm.
款识:《孝经》,朕阅孝经有关风化,王羲之草书尤堪珍玩惜乎,残缺卿等,各补一章,勒之琬炎以诏万禩。贞观三年六月廿五日敕。(文略)道光十七年(年)十月耆英临。
钤印:管理热河等处都统之印(朱)
此耆英临各体《孝经》卷,篇幅较长,内容为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孝经》全十八章。手卷开端为行书,书及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三年六月廿五日,命朝臣和儒士,将王羲之草书《孝经》的残缺部分增补完善的一道御旨;余下《孝经》十八章则由草书、楷书交相书之。据《清史稿》记载,“十七年,内监张道忠犯*博,耆英瞻徇释放,事觉,降兵部侍郎。寻出为热河都统。”耆英于道光十七年(年)任热河都统时临此手卷,因此落款处钤有满蒙汗三文的“管理热河等处都统之印”。
爱新觉罗·耆英(-),字介春,隶满洲正蓝旗,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六世孙,嘉庆朝东阁大学士禄康之子。清朝宗室,大臣。耆英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迁理事官,历官内阁学士、护*统领、内务府大臣、礼部、户部尚书、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后因欺谩之迹,为王大臣弹劾,咸丰帝赐自尽。伊里布和耆英,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中方代表。
Lot彭玉麟(-)梅花图
.5×48.5cm.
题识:甲戌(年)秋八月作于暨州舟次。螺青道兄大人法家雅鉴,南岳七十二峰樵人彭玉麟。
钤印:彭玉麟印(白)、青宫少保(朱)、人比梅花韵更多(朱)
彭玉麟(-),字雪琴、雪岑,号梅花外子、吟香外史、南岳山樵、古今第一痴人、七十二峰樵叟,谥号刚直,室名梅雪山房、吟香馆、退省盦。湖南衡阳人。诸生,清末湘*将领。累官至水师提督,加太子太保。能诗,下笔力就。工书,然不轻与人。尤擅梅花,一生所作不下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