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月10日讯“最近身体怎么样?到年末了身体不舒服就跟我说,有什么事别扛着,儿女不方便有我呢”天色微亮,青岛市即墨区灵山镇稻池社区前山后村第一网格员徐振杰已经在78岁的牛淑珍老人家里又是扫地又是抹桌子的忙活一阵儿了。原来,到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者家中探望,给予他们心理的疏导和心灵的陪伴已经成为即墨网格员的生活常态,成为即墨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缩影。
近年来,即墨区采用网格化管理理念,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单元,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与服务,使得社会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居民服务由“分散”向“一站式”转变,社会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社会治理形势的复杂化及任务量的加大,基层面临服务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打破以往条块分割、反应缓慢、问题上行的模式,我们通过建立五级治理体系,以此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即墨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新辉介绍,即墨区依托基层*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和力量,建立区、镇街(部门)、社区、村居、网格五级治理体系,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新的社会治理体系。
同时,即墨区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收集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最后一公里”。为从源头上发现、预防、化解涉及到邻里纠纷、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即墨区按照“5+X”标准配强网格力量,“5”即1名网格员、1名社区干部(可驻多个网格)、1名村居干部、1名民警或协警(可驻多个网格)、1名村(居)民小组长(楼长);“X”即网格内的人大代表、*协委员、老干部、志愿者等。
“目前,全区五级网格治理组织架构已全部建成,人员、场地、硬件设施已按标准配备到位,为开展网格化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李新辉介绍,截止到目前,即墨区共建成46个社会治理分中心、个社区网格工作中心和个村居网格工作站,并合理划分个覆盖全区的基础社会网格。
除此之外,即墨区还通过搭建信息智慧平台来提升网格治理水平。
“东陆村第三网格员宋国华反映村庄主街道有处广告牌存在安全隐患,综合执法中队已把广告牌拆卸完毕,事件已办结完毕。”位于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系统后台上,清晰地记录着网格员们反映的一项项小事快速得到解决。
即墨区统一开发部署覆盖区、镇街(部门)、社区、村居、网格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该系统采用GIS、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同时配备了网格管理、基础数据、综治信息、事件处置等12大功能模块和“网格通”手机APP、“即墨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