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以共赢为帆,溢出效应显现
TUhjnbcbe - 2023/5/8 23:11:00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马晓婷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天,能给一支队伍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随着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的到来,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切面,青岛市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每一名实训干部的画像越来越饱满清晰。

年10月17日,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自胶东国际机场启程赴上海。每天,有40多个架次的班机往返于青沪两地,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当日的3个首飞航班中,就有青岛至上海航班,青沪之间的人员经贸往来密度可见一斑。

通过专业实训,进一步深化与上海的企业、项目、资本、智力的紧密链接和区域协同,不仅对于青岛和上海,对于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都市群而言也意义重大。只有这样,双循环格局的节点意义才能真正体现。专业实训,正在成为青沪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中间有影响力的品牌,青沪之间携手共赢的蓝图愿景,也正以海量生动场景在细微之处创造着无限的可能,书写着区域合作的典范。

探索过世界,才深知责任与担当。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青沪双城合作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放大。

企业为主,打造优质活跃的市场体系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以资本合作为主线,以企业合作为主体,展示一流的营商环境,是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务实推进青沪合作的重要特点。聚焦如何把有效市场与有为*府相结合,81名实训干部全身心融入企业,拜访企业单位余家,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服务企业发展,不断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第四届进博会,是专业实训干部服务青沪企业合作的第一次“大考”。55家企业、名专业观众通过实训队报名参会,青岛交易团进而首次设立实训队分团。全体队员马不停蹄主动对接青岛企业参展需求,会同各区市、部门整合前后方资源,专班跟进,充分发挥“前线服务员”作用,不断提升意向达成签约率。进博会前,为让青岛企业能揣着“上海经验”赴会,临时*支部组织实训干部赴连续四届进博会合作单位东方国际集团对接;进博会上,发放中英文青岛投资推介手册,了解企业与青岛合作意愿,大众、路易达孚、达能等一批进博会参展企业和经贸促进机构展台,都留下了实训干部的身影;进博会后,“青岛产品走进上海”主题推介活动持续半个月,来自青岛52家企业的多种“名优特”产品集中亮相,让上海企业代表和市民直观感受青岛产品、青岛制造和青岛品牌,专业实训服务企业真正诠释“进无止境”。

“感谢实训队为云路股份网上投资者交流会提供的贴心服务,交流会虽然在上海举办,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青岛亲清的营商环境。”谈起实训干部的助力,云路股份董事长李晓雨表达了高度认可。去年11月26日,青岛“专精特新”企业云路股份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此前,来自胶州、即墨的实训干部帮助企业完成了IPO在沪路演,提前多次组织保荐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对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对股份制改造、法律调查、券商辅导、发行申报、发行上市等每个环节进行桌面推演。“企业上市不仅可以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声望,更是一个企业自我升华的过程。”前后一个多月的经历,让实训干部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要更加积极地帮助青岛企业增强上市信心、持之以恒规范解决各项问题。

二十余日后,在市南、市北实训干部助力下,一场青沪城市连线在上海市宝山区成功举办。宝山区是上海“南北转型”部署的重要一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北沿江通道的重要节点枢纽,致力于以科技硬实力打造核心引擎,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海尔集团五大平台之一、全球创业者加速器平台“海创汇”正式落户环上大科技园,上海传远文旅集团、青岛海韵集团合作项目顺利签约,将在青岛和上海两地共建智慧文旅数字化文创科技平台。伴随合作成果落地,实训队进一步推动了青沪科创合作融入上海区域科创转型大战略,服务青沪企业共享合作机遇。

项目为先,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联动

青沪合作,项目是最好的载体。在干事创业的共同目标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携手共进。

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发展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突出抓项目抓招商抓产业,每一位实训干部都是青岛在沪项目服务员。从抵沪的第一天起,很多实训干部就在为实训后青沪常态化合作做准备。

“依托实训单位亿达未来和实训队,我参访了金融企业、基金管理公司、商协会、平台公司、服务业等企业20余家,与近百名企业家建立了联系,积极拓展青沪合作新渠道,把上海的优质资源导入青岛,助力青岛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赋能。”实训干部周正阳充分发挥在青从事创投工作的优势,助力多支基金落户城阳区,投资方向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医疗健康、生物医药、互联网、消费等行业。

在上海企源新联科技有限公司实训的杨健斌,促成企业与同样从事区块链核心技术应用,落户在院士港的铭数科技(青岛)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在青岛建设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计划引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产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和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合作资源,通过加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将产业互联网服务做深做实,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为青沪两地区域产业振兴进行数字化赋能。

聚焦乡村振兴,来自平度农旅开发建设集团的实训干部张相华、崔磊把实训之旅作为高端农业发展的破题之旅。“平度物产丰富,农产品久负盛名,发挥国有平台公司资源整合的作用,全产业链打造高端设施农业,是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的必要途径。”张相华介绍,平度农旅开发建设集团将与上海金禾天润农业科技公司,从种苗、设施标准示范种植、冷链物流、供应链平台搭建、品牌打造等方面,全产业链推进高端设施农业发展,立足青岛,辐射山东,抢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市场。

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支部委员马少华介绍,通过搭平台、优服务、促合作,全面融入各类展会洽谈会,拓宽链接青沪的平台场景,截至目前,围绕现代制造、科技、金融、贸易、物流等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推动达成的合作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达多亿元,已达成合作意向项目26个,拟促成合作意向项目27个,逐步建立起多领域对接上海资源的长效机制,高效推动了青沪合作和引进项目来青落地。

智力为基,强化要素支撑聚发展活力

建设创业城市,对青岛各类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提出了更高要求,让各种资源在有限时间内高效能配置、高频次互动、高密度耦合,人才和智力支持尤为关键。推动专业资源力量成为助推青岛发展的“上海外援”,让青岛成为专业实训成果转化的“主场地”,“接外脑”与“借外力”的“双轮驱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抢抓RCEP机遇,吸引和聚集更多的航运人才集聚青岛,市北区实训干部积极链接上海海事大学和青岛市人社局,围绕共建“产教融合山东国际航交所人才培养基地”主动牵线搭桥,发挥好以航运为主要特色的青岛市招才引智工作站作用,搭建优秀人才来青发展的平台载体,建设国际人才创新生态示范区。此次意向书的签订,是推动青岛与上海海事大学校地、校企、校校联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社会服务力度的重要举措。

当前,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发展吸引了社会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共赢为帆,溢出效应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