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3日,建设中的即墨正信花园在挖排水沟时,于距地表70厘米处发现若干北宋钱币,位置在正信花园南门处。在得到当地居民的举报后,即墨博物馆派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积极向周边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使周边的群众主动将分抢的钱币交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同时,即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窖藏的遗留钱币进行了科学挖掘,发现窖藏钱币,除少部分被树根挤压而冲散外,大部分使用麻绳贯穿,呈现出有序排列状态。据分析,钱币应当是盛放于一个木匣之内,匣内用丝织品填充,丝织品应当是对钱币起保护作用。窖藏钱币周围无其它文化层和共存的遗物,应当认为是窖藏。
此次挖掘钱币共70公斤,经整理鉴定,这批钱币几乎全部为北宋时期的货币,较早的有宋仁宗时期的“庆历通宝”,大多为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等,其钱币版别、种类基本上贯穿北宋历代,止于徽宗最后一个年号,即宣和年间的“宣和通宝”。这次发现的钱币中,年代最晚的钱币为“宣和通宝”,“宣和”(—年)为宋徽宗最后一个年号,徽宗的儿子即钦宗的“靖康通宝”没有在这批钱币中发现,也可以认为年时,即墨地区已经为金朝统治,所以“靖康通宝”没有在即墨地区发行,从出土钱币的数量、重量分析,这批钱币应当是在突发事件时,来不及携带而匆忙掩埋,而突发事件应当确认为“靖康之难”的金*南下。
年10月12日,即墨市博物馆接到市民的电话举报,在即墨旧区改造项目,原窑头片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处墓葬(一号墓)。即墨博物馆专业人员随即到现场进行考古发掘,并对出土的相关器物进行研究,根据出土的器物及其他相关信息综合判断,此墓葬时代为北宋末年宋徽宗宣和年间。时隔数日,于10月21日在第一次发现墓葬的南偏东20米处又发现一处墓葬(二号墓),经考古发掘时代为北宋中期宋仁宗至和年间,由此判断此区域周边当为一处北宋墓群。
一号墓,位于烟青路以东米,医院西墙以西20米的窑头村旧区改造工地内。墓室距地表1米,墓室长2.4米、宽1.06米、高0.8米。墓葬朝向为西北东南向,墓主头部朝向西北,脚部朝向东南。墓葬四周采用条形花纹的石条砌成,上部覆盖5条盖石,盖石质地为即墨三里庄大庙山石料,色泽呈现红褐色,墓葬内棺木已朽,被淤泥和细沙覆盖,淤泥呈黑色,经考古发掘,出土完整尸骨一具,经对墓主胯骨和牙齿的研究,判断墓主为男性,身高1.76米,年龄25岁左右。另出土铁质棺钉20余枚,每枚长0.12米,全部已经锈透,在墓室的各个部位出土北宋钱币共55枚,这些钱币分别是淳化、天禧、天圣、绍圣、元符、宣和等时期的方孔铜钱,钱币的时间跨度较大,最早如“淳化通宝”为宋太宗的年号钱,时间为年左右,最晚如“宣和通宝”为宋徽宗的年号钱,时间为年左右,由此可以认为此墓埋葬时间为宋徽宗宣和年间,个别铜钱上覆丝织物,应当为铜钱于墓主人穿着的衣物长期接触所致,钱币在墓葬内散落的情况,可以认为是棺木下葬后,在覆盖盖石前要将钱币扬在棺木之上,这种习俗以后各代虽有差异但大概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二号墓,位于烟青路以东米处,在一号墓南偏东20米,墓葬盖石据地表1.2米。盖石质地为崂山花岗岩石材,石质呈青色。首先对二号墓的左墓室进行考古发掘,根据二号墓的盖石判断,左墓主下葬时间要早于右墓主,左墓室盖石加工精制,盖石连接处十分吻合,工艺细腻。由此可以判断,下葬时较为从容,右侧墓室发掘后,比较左右墓室的情况,以上判断得到印证。
二号墓为双人合葬墓,有两墓室组成,墓室均为长2.4米、宽1米、高0.8米,墓葬朝向西北东南向,二号墓两墓主人的头部朝东南向,这一点与一号墓不同,与一号墓不同之处还在于,二号墓两墓室之间有宽0.4米的隔带,隔带也为石质,隔带有0.15米见方贯穿洞连接两墓葬,贯穿洞内有陶制油灯两盏,油灯为半青釉,胎质为灰白色。两墓葬有贯穿洞相连可以确定两墓葬的主人为夫妻关系。这种习俗也为北方,特别是山东地区所沿用。
左侧墓室上覆盖5条盖石,墓室内被细沙覆盖,综合一号墓的情况可以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墨水河河套左右摇摆,在个别时代由于墨水河河水暴涨被水浸没所致。左侧墓室出土完整尸骨一具,尸骨腐烂程度较大,性别无法判断,但是根据中国男左女右的掩埋传统,左侧墓主人应当为男性。棺木已经朽烂,此墓室出土钱币6枚,钱币为宋真宗年间的“天禧通宝”,可以确定左墓室的下葬时间为宋真宗天禧年间,即年左右。另外,左墓室无其他器物出土。
右侧墓室上覆盖5条盖石,墓室内被细沙和淤泥覆盖,右侧墓室出土完整尸骨一具,尸骨腐烂较重,对应左侧墓室情况判断,右侧墓主人应当为女性,右侧墓室出土有朽烂棺木,棺木为柏木,在墓主人右手处,出土陶制青釉罐一个,青釉罐高0.12米,地径0.05米,圆肩,上口径0.03米,青釉罐上半部覆青釉。出土钱币5枚,钱币为宋仁宗年间的“天圣通宝”“至和通宝”,至和年间为年左右,左右墓室埋葬的时间相差近四十年,通过对二号墓盖石的差别判断,左右墓室埋葬时间差异较大的判断得到印证。
北宋是中国*治、经济、汉文化较发达时期,宋太祖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律条,严格限制武官干*,大力提倡汉族传统文化,汉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继承和发扬,即墨地区在北宋时期受北宋王朝的统治,而南宋时期,即墨地区已经被北方游牧民族金朝所统治,上述情况被即墨史书和近几十年即墨地区出土文物所佐证。年,铜质“即墨县印”在即墨古城的西门遗址被发现,县印的重要性要求执*者随身携带,在古城西门遗址出土县印,可见是执*者出走时匆忙所致。年在即墨公交汽车站出土北宋款钱币斤。年在正信花园工地出土75斤北宋款钱币。这些窖藏出土的北宋款钱币的共同点即是其下限最晚为宋徽宗的“宣和通宝”年号钱。可以认为即墨地区在宋徽宗的宣和年间已经被金国占领并统治,另外,4年在即墨工商局楼房工地发现唐、宋墓群。9年在兰鳌路即墨公交汽车站工地发现宋朝墓葬。9年在兰鳌路留村立交桥工地发现宋、元墓葬。年在即墨古城谢家胡同出土北宋墓葬一座,出土钱币6枚。年在即墨古城核心区原“周家大院”出土15斤北宋钱币。
历史上的“靖康之难”,成为即墨历史的一条分界线,前后为不同*权所统治,历史上的“靖康之难”,对即墨地区有一定的影响。
年以来,在即墨地区,频繁发现大量北宋钱币,应当认为即墨地区在北宋时*治经济十分发达,北宋钱币的大量出土,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北宋末年即墨地区的国属及商业经济、货币流通等提供了实物资料,也能够充实完善即墨史志的记载,这些发现对当下即墨古城历史研究意义深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即墨古城的历史悠久和厚重。
即墨古城东门-----潮海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