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31日讯(记者杨广科)小管岛位于鳌山卫街道东南海域的小岛湾与崂山湾之间,岛上自然风光秀丽,有“齐鲁最美海岛”之称。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以建设“海洋科技应用示范岛、海洋科普旅游岛、乡村振兴样板岛”为战略定位,发挥紧邻蓝谷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海岛特色资源,实现了“能源自供、食物自足、生态自治”,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海岛保护利用示范样板。
壮骨:基础设施先行,夯实发展之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岛
海岛振兴,基建先行。鳌山卫街道积极学习借鉴国内成功的海岛振兴发展模式,围绕“渔业+特色经济+海岛旅游”的发展愿景开展了多项以改善民生为主的重点工作,为未来小管岛打造海上“金山银山”奠定坚实基础,赢得主动。聚焦群众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牵头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内居民的生活条件。实施小管岛海底电缆、光纤工程、海水淡化和为地源热能利用工程项目,实施生态环保厕所改造工程,建设微生物降解式等类型的环保公厕,将建设国际领先的海岛垃圾污水处理中心,实现岛上污水垃圾生态环保零排放,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统一处理。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居民的水、电、暖、路、气、网络等“硬件”设施的问题,以优良基础设施条件撬动农业农村发展。
强筋:集聚科研优势做强产业,打造海洋科技应用示范岛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鳌山卫街道依托山东大学、天津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升级改造小管岛传统养殖模式,在小管岛建设海洋科技展示中心,打造海洋测试场和试验场平台。坚持岛民守岛不离岛、保障岛民利益的原则,流转余亩海岛土地,让岛民以老板、股东、打工者三种身份参与小管岛利用建设,实现岛民转产转业,增加岛民收入,利用山东大学最新技术,打造海岛渔业经济综合体。
健体:保护与开发并行,打造海洋科普旅游岛
海岛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础平台,是壮大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鳌山卫街道落实生态修复项目资金0.亿元,对小管岛实施科学规划管理,协调促进陆、岛、海的有机连接,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特色美丽海岛建设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共赢的发展之路。一是街道结合海岛实际情况,以“保护性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海上花园,发展高端旅游”为主要内容,围绕“海岛生态保护显著加强、海岛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海岛生态经济转型升级、海岛科技创新示范先行”的总体目标,着力构建“一村二场三中心”的小管岛空间格局,实现海岛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共赢;二是“生态优先”被摆在首要位置。在尊重海岛生态系统特殊性的前提下,开展沙滩修复、养殖池拆除、岸线修复、岛体修复、岛体植被恢复等工作,建设小管岛码头、污水处理厂、固体垃圾处理设施、海水淡化厂,修建环岛路及海上栈道,铺设海底电缆、建设海洋牧场等,提高海岛环境承载力,将其打造为“海上花园”;三是将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充分开发小管岛周边海域,以海岛为支点,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海洋科技测试试验场和岛基海洋牧场。推广不同渔业作业工具和方式等赶海习俗,开发以赶海拾贝为特色的海上采摘活动,修缮改造原有村落和部队营房,新建特色民宿平方米,采用天津大学最新技术,建设平米的绿色生态小屋,扩大小管岛旅游吸引力,发展海岛特色民宿游。提升小管岛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建设海岛特色民俗村,让岛民真正参与小管岛保护利用并引导其转产转业,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在优化岛内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岛内渔民的幸福感。
未来几年,鳌山卫街道将进一步合理规划,从建设海岛开发示范区、海洋科技示范区、渔村保留改造区、海洋度假体验区入手,汇涓涓细流,入汪洋大海,日进有功,倾力将小管岛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海岛保护利用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