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索引
早在年,蓝谷横空出世后,即墨就开始不断刷新民众对它的认知,从一座千年人文古城到现在的海洋科技、制造业引领的创新之城。9月更是成功获批撤市设区,现在的即墨,已不可同日而语。
今年9月中旬,国务院、省*府正式批复了青岛市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县级即墨市,设立青岛市即墨区,吸引了全市居民的目光。
设区后的即墨区,未来路向何方?同月月底,即墨“一把手”:市委书记兼青岛蓝谷管理局*委书记的张*(设区尚未挂牌,称谓之后应该会有变化),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谈规划:坚持高点定位谋发展,这些是支柱
即墨在设区后,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引人瞩目。众所周知,即墨城区的规划一直对标学习新加坡的城区规划,为此还特意聘请了“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规划设计,意在坚持高点定位完成城区的规划布局。
同时,蓝谷的落地,让即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蓝谷入围从国家到山东省再到青岛市的各级战略,张*也要求蓝谷的所在地即墨区:“能够发挥率先发展、示范引领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城区未来的目标也得以明确,即: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争当山东区域发展排头兵、打造支撑青岛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极。
如何实现?张*道出了未来城区发展的5个支柱。将重点深耕科研教育、先进制造、商贸物流、区域文化以及康养休闲等领域。
谈蓝谷:核心地位,蓝色经济有优势
此外,身为青岛蓝谷管理局*委书记的张*还重点提及了蓝谷的作用及定位。青岛是一座海洋科研实力领*全国的城市,而发展海洋经济所转化出的经济成果也显而易见(年的海洋GDP占全市总量的1/4)。蓝色经济是青岛最大的发展特色和优势。
这里,张*特别强调,主动融入和承担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是即墨面临的最大机遇,而蓝谷更是“王牌”。目前,蓝谷累计引进“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22个,引进山大、北航等全国知名高校建设的校区、研究生院或研究院20所,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国土部海地所可燃冰研究基地等成为中国海洋领域的“国之重器”。
在蓝谷带动下,即墨在东部鳌山湾区重点布局了科研教育、大健康、绿色环保等现代产业,以蓝谷为支撑的海洋科技教育新城逐渐浮现。
未来城区将围绕蓝谷,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快速路、女岛港升级等工程建设,加快蓝谷与即墨其他重点功能区间的融合发展。
谈产业:新兴产业引领,做强制造业
年,即墨以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作为县级市,即墨的3产比例为5.5:54.3:40.2,制造业为首的第二产业继续扮演城区经济发展的主导角色。
张*此次提出了“全力做强二产、做专三产、做精一产、做高新兴产业、做优发展环境”的未来目标,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海洋产业为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共同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即墨的未来支撑。
谈民生:今年投入37亿元,5个工作重点
在谈到民生工作,张*说道:“今年安排37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突出抓好富民增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精准脱贫、乡风文明等重点工作。”
笔者注意到,头一项就是富民增收。这件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大事,即墨目前做的如何?
先说民众最为受益的拆迁改造。即墨此前受地域与经济发展的局限,基础设施建设、民众生活条件比较落后,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区,辖区内仍然聚集了大量的村庄。不但影响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且对承载国家战略,已撤市划区的即墨发展极为不利。
规划发展,土地供应必须充足。所以,年以来,即墨实施了29个片区56个城中村改造,涉及汽车城、蓝谷多户的拆迁改造。未来3年,即墨还将重点实施旧村改造,涉及超2万户的居民。
同时,布局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推动温泉小镇、航空小镇、玫瑰小镇、汽车小镇等8个特色小镇,在此基础上发展农家宴、民宿等延伸产业,均进一步促进了农民的致富增收。
“一把手”张*:圆梦设区!见证城区蜕变
作为青岛“70后”干部的代表,年出生的张*,是山东莱芜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现任即墨市委书记(设区尚未挂牌,称谓之后应该会有变化),青岛蓝谷管理局*委书记。
年7月参加工作后,曾在原四方区、崂山区、市*府办公厅等地或部门任职,年9月赴即墨,出任市委副书记、提名为市长候选人,青岛蓝谷核心区管委主任、工委副书记。第二年1月当选为即墨市长。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刚刚就任即墨代市长的张*在做客《民生在线》时,曾公开回应了撤市设区的问题,当时就表示了对设区的积极态度:“目前即墨市、青岛市有关部门仍在继续努力,争取早日使即墨的行*区划调整工作有新进展。”
两年后的今天,即墨区的经济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年荣膺“江北第一县”后,更是在年中国社科院、工信部发布的全国县域百强榜中,均位列第9位,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现在,这片土地终于圆梦设区,迎来了一个令人无限憧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