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牛排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将从注重渠道转为注重品牌。品牌知名度更高、口碑更好,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作者
青翎
编辑
紫苏
来源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随着懒宅文化和预制菜的兴起,西餐厅里的牛排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诞生了一批牛排新锐品牌,成立9年的小牛凯西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创立初期,小牛凯西推出了“家庭即烹牛排”系列产品;年,小牛凯西聚焦于电商业务,以精致妈妈为核心人群切入牛排的家庭消费场景;年,小牛凯西发力线下商超和即时零售,去年全渠道营收总额突破10亿元。
同时,以牛排为核心,小牛凯西陆续推出了鸡排、蛋挞、意面等产品,打造“西餐RTC”。如今,小牛凯西的产品从正餐场景逐渐延伸到了露营、下午茶、夜宵、健身房等场景。
在联合创始人熊佳乐看来,随着牛排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将从注重渠道转为注重品牌。品牌知名度更高、口碑更好,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9月30日,小牛凯西联合创始人做客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直播间,共同探讨“西式预烹饪品牌的下一站”。
以下为对话实录节选:
01悦己时代下的“牛肉热”
观潮新消费:牛肉从养殖上游即面临出栏期长、饲料成本高,甚至“不环保”等问题,牛肉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和认知受限,小牛凯西如何看待牛排品类当下存在的问题?您认为未来该品类在国内的市场机遇是什么?
熊佳乐:用来煎牛排的牛肉基本都是国外的牛肉,国内的牛肉寥寥无几,甚至是没有。原因大概有几点:
首先是牛种不同,这也是口感不同的本质。国内一般就是奶牛、*牛还有水牛,牛肉的口感比较老,相对来说不适合煎牛排,比较适合我国的烹饪方式,比如说炒、炖、煮。
而国外饲养的牛品种比较好,牛肉质比较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做煎牛排的品种。
此外,饲养方式也不同。国内的牛一般都是圈养型的,采用草饲的方法,这种养殖方法养殖出来的牛肉质比较老,比较硬,口感不鲜嫩。
国外有很多天然牧场,牛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生长。另外国外的牛很多是谷饲喂养,比如说玉米、大豆等。这些谷物在当地价格便宜,而吃这些谷物长大的牛,肉质非常嫩,鲜嫩多汁,异味少,很适合煎牛排。
另外,外国的牛生长周期都比较短,一般都在30月龄以下,牛年龄较小,肉质相对就鲜嫩一点;而国内的牛要养殖3、4年才能达到屠宰标准,大牛的口感自然就不会特别鲜嫩。
其次,处理方式的不同对牛肉口感也有很大影响。国外的牛肉在把牛分割之后,还会经过排酸、尸僵、解僵、成熟、热处理等加工过程,经过加工的牛肉口感更嫩。国内的处理方式非常简单,没有这么多工序,自然也就达不到特别嫩的效果。
最后,牛肉成本相差悬殊。由于国外饲养规模大,草场辽阔,水土资源丰富,所以生产成本很低,再加上最近几年进口牛肉关税逐年降低,进口牛肉的价格只是国产牛肉价格的2/3,甚至更低。
在市场机遇方面,受懒宅经济以及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预制菜成为新进流量。作为预制菜的一部分,随着品类的爆发,预制牛排也将迎来高速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是牛肉进口大国,截止到年,中国牛肉进口占比达25%。牛肉消费量环比增速达11%,品质牛肉价格集中带也由70-80元,上升到了-元。但与美国仍有4倍以上差距,发展潜力巨大。
观潮新消费:牛排曾一度以线下西餐厅为主要场景,近年来该品类逐渐向线上、平价、家庭、年轻化的方向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熊佳乐:首先,消费理念转变让消费习惯出现变化。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部分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生活、健康生活,消费理念也从“越便宜越好”转变为“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消费”。
相比较于猪肉、鸡肉,牛排这类低脂高蛋白的产品的健康及营养程度更高,也逐渐地由高档的西餐厅走向家庭,整个家庭牛排行业呈现上升趋势。
其次,电商平台的发展日趋成熟。消费者如今对牛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要好、价格要低,服务要好,货运要快,最好能够服务到家。
而传统牛排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管。在此背景下,牛排市场从传统的模式转换到互联网融合模式,以“产品品质+服务承诺+过程监控”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省钱、省时、省力的服务。
最后,冷链技术的完善和物流系统的发展让生鲜食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支持。伴随着食品生鲜电商的兴起,国内的冷链运输服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同地域之间的输送非常方便,让牛排在送达消费者手中时仍然保持冷冻的状态。
观潮新消费:从线下西餐厅聚焦到家庭牛排RTC(预烹饪),小牛凯西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定位转变?
熊佳乐:选择牛排赛道,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创立小牛凯西品牌之前,我们的创始人就在肉制品深加工行业深耕八年。相比猪肉、鸡肉等产品,牛肉具有更优质的蛋白。此外,牛肉的进口量每年都保持着20%-30%的增长,这是一个好机会。
尤其是在其为人父母之后,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