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岛蓝谷不平凡的2020,我们实打实收官 [复制链接]

1#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尽狂澜之中,青岛蓝谷走过了功能区改革元年,走过了体制机制优势向创新发展效能转化的开局之年。回顾,青岛蓝谷与改革同频,与发展共振,聚焦产业发展,聚势科技创新,聚力项目落地,最终可谓实打实收官:

数据显示,年1-12月份,青岛蓝谷新增注册企业较去年同比增长达到53%;新引进项目数及总投资同比增长%、98%。深探成绩背后,一个“实”字挺在前面,贯穿始终。

落实:牢记嘱托抢占海洋领域制高点,把使命担当落到实处

青岛蓝谷的“实打实”,首先在落实。这是使命使然,也是谋划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衡量标准、行动指南。

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青岛峰会结束之后亲临青岛蓝谷,对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建设海洋强国做出了重要指示,并留下了“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的谆谆嘱托。

峰会的成功圆满举办,不仅使青岛闪耀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而且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对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桥头堡的要求,聚焦城市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强力发起了15个攻势。

随着一个个攻势的打响,搞活青岛这座城,正落实在一个个扎实的行动之中……

青岛,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在青岛市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中,海洋攻势、现代海洋产业均排在最前面。不久前青岛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提升涉海产业核心竞争力。

“落实”,这两个字被深深印在了青岛蓝谷的每一个人心中,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版图中,青岛蓝谷都必须占据重要一席。

总书记视察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军,青岛蓝谷将目标定位由原来的“青岛蓝谷、中国蓝谷”提升为“世界蓝谷”。而要实现目标任务,青岛蓝谷必须在青岛大格局中主动扛起大担当,勇当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勇扛海洋产业工业互联网大旗,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巩固青岛“海洋攻势”主战场,抢占海洋领域制高点,在更高层次推动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目前的青岛蓝谷,一大批刷新国内甚至世界纪录、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从0到1”突破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最大滑翔下潜观测深度达到米,再破世界记录;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正式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世界最大自主航行的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开工建造;国内首艘无人驾驶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智腾”号下水航行;省内首个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试运营;“黑珍珠”波浪滑翔器、华兴水下机器人等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年,青岛蓝谷新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项,同比增长%,达到历年最高水平。

海洋科技要变成海洋经济发展的磅礴动力,就必须实现落地转化。年,青岛蓝谷全力打好“海洋攻势”,在矢志推进原始创新、自主创新的同时,多措并举、多线共进推进区域内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现在的青岛蓝谷已经形成了独具蓝谷特色的创新创业新生态:

勤于专研的科研队伍已变成根结盘固的“创业大军”。推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成立产业化发展公司,提高院所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青岛研究院等已成立产业化公司,其他研究院均提上日程,各研究院内孵化的公司累计超过60家,开展成果孵化收效明显。例如: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发挥综合学科交叉优势,针对白色家电生产需求,开发了集智能涂装对象识别、专用涂装机器人等多个模块为一体的智能涂装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无溶剂涂料,为企业涂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该研发成果已申请专利11项。为推进该项成果产业化,川青院通过平台公司与北京东方昊为工业装备有限公司等联合在蓝谷成立青岛昊为智能涂装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正与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进技术对接,预计未来三年销售收入可达到2亿元。

小而精的服务团队已变成八面玲珑的“牵线红娘”。立足院所集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拓宽院企对接通道,构建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起成立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联动半岛科创联盟、柠檬豆、卡奥斯等平台,链接全市产业资源,推动蓝谷院所与本地企业发生化学反应。仅天津大学青岛研究院一家就与14家企业共建了联合研究中心,依托其母校学科及品牌优势,与海信集团共建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培养人工智能、微电子、自动化等学科工程博士12人,形成20余项技术需求合作意向。

“白手起家”的产业生态已变成葱茏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展市场化、专业化“双招双引”,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在青岛蓝谷落地转化的项目就有10余个;坚持市场化、平台化思维,引进一批基金、知识产权、法律、人力资源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不断补足科技服务短板,不断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环境,促进大量科技成果在青岛蓝谷转化落地。例如,在海装产业事业部的推动下,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垂直轴XV型和V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已落地青岛蓝谷,将建设青岛深远海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项目,目前正在大小管岛开展5.95MW海洋能源融合发展试验示范项目。

截至目前,蓝谷已建成或投入使用孵化载体近30个,孵化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已有15家孵化载体取得资质。不久前,青岛蓝谷接连拿下两个国字号:获国务院批准被授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称号,获科技部批复被授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成为青岛市首个海洋领域国家级专业孵化器。

一系列务实举措打出了“组合拳”,让青岛蓝谷的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高效、越来越本地化:年,青岛蓝谷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是年的6倍,其中本地转移占比52.4%。

做实:招大引强出实招,把“壮体强身”做到实处

青岛蓝谷的“实打实”,还在“实体经济”。年,青岛蓝谷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对于青岛蓝谷来说,做实做强现代产业,一方面要加速区域内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优化自身素质和路数打法。乘着青岛市功能区改革的东风,青岛蓝谷对“双招双引”方向进一步优化提升、整合聚焦,明确了以信息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技术装备产业三大产业为主导,以高端服务产业、众创服务产业、金融产业三大配套产业为支撑的“3+3”产业体系。按照专门、专人、专注、专业“四个专”的原则,相应组建6个产业事业部,作为双招双引的“一线作战部队”,局属8个部门作为“战略支援部队”,鳌山卫、温泉街道和局区协同办作为“后勤保障部队”,构筑起“6+8+3”的双招双引作战体系。按照青岛市“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的要求,蓝谷组建了五大战队,每个局领导带一个战队,各战队根据作战方向和目标,在战队总指挥的率领下分工配合、协同作战。对于这些战队,青岛蓝谷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把年度“双招双引”任务、80余个重点项目,50余个腾地拆迁项目全部分工至每个战队,每周一期战报,每月一次比武,每季一次考评。

“双招双引”需全力爆发自身力量燃烧激情、建功青岛,也要引入社会化、专业化力量作为襄助。年,青岛蓝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中介组织、高校院所等机构和平台资源优势,新筛选10余家企业机构加入到市场化专业招商队伍,瞄准世界强、中国强、总部企业靶向招商,推动“双招双引”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内外“两条腿”走路,青岛蓝谷在“招大引强”方面实现喜人突破:年,蓝谷新引进亿融创文旅、规划亿海上风电、20亿智能航运项目等余个;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53%;新引进项目数同比增长%。

在创新路数打法的强力加持下,青岛蓝谷的现代海洋产业的基础越来越夯实,链条越来越现代化,集群式发展态势越来越鲜明。例如:

在海洋技术装备产业领域,青岛蓝谷以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智能航运综合实验设施、中船重工所、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等项目为龙头,打造海洋技术装备产业集群;携手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总投资亿元共建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打造全球智能航运创新高地,同时配套落地“青岛智能航运产业园”,形成从科研到产业的一条龙产业集群;新引进深远海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项目,联合华能、大唐、国家电力等五大央企,成立青岛市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产业联盟,可拉动间接投资近千亿元。

在海洋工业互联网产业领域,蓝谷深研青岛“海洋攻势”和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重大部署,立足自身实际、找准自身定位,主动扛起了海洋产业工业互联网大旗,发挥华录山东总部、海尔卡奥斯、深信服、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等15个落地工业互联网项目的数据、生态优势,打造海洋大数据与信息产业集群,赋能赋智海洋经济发展。其中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项目已实现试运营。

干实:一切围绕项目转,把项目落地干到实处

青岛蓝谷的“实打实”,更在于“实干”。年,青岛蓝谷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通过抓项目落地促进各项部署落实,尽快见到新的更大成效。

项目是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的重要驱动和支撑。只有项目落地了、开工建设了、投产达产了,投资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年,青岛蓝谷聚焦项目推进,通过提升服务用实劲确保项目落地:

对拿地未开工项目,青岛蓝谷管理局和街道组建项目联合专班,每周调度腾地拆迁工作。其中,国信综合体一期、大洋钻探船、金蝶软件园等项目均完成了项目腾地拆迁任务,为项目推进扫清了障碍。

对已开工项目,全力抢工期促投资,将年度投资计划逐月分解,明确时间节点,全力推项目,抓投资,充分发挥项目专班作用,下沉一线、主动作为,推进联系基层、服务项目制度化、常态化,确保服务保障到位,主动当好项目建设的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战斗员,及时协调化解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问题,全力推进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任何一个项目的落地,都需要各方协调共同努力。作为一个年轻的功能区,青岛蓝谷与其所在地即墨区,坚持“局区一盘棋”理念,成立即墨区和青岛蓝谷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小组工作会议,在项目腾地拆迁、国有地回收等社会事务建立顺畅的机制,实现步调一致、协调联动、共赢发展。年,青岛蓝谷还将10月份作为“海洋攻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月,推动总投资亿元的24个“海洋攻势”项目集中开工。

项目落地过程中,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绝不能“拖后腿”。青岛蓝谷以“拿地即开工”为目标,每个项目从协议签订、选址敲定起,拆迁工作提前启动,提前着手方案设计,审批手续并联办理、压茬推进,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加快建设。蓝谷还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受理,帮办代办”窗口,由专门代办人员提供代办服务,同时推进“模拟审批”“安全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多审合一”,社投简易项目全流程时间缩短至12个工作日。年,青岛蓝谷建设项目审批共出件余件次、发证余件次,每个证件的办理时限平均在2.5天,办理时限缩短了0.5天,提速16%。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青岛蓝谷还在督查问效方面下足了功夫。围绕中心工作,年初,蓝谷制作了年度80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计划展板,明确各项目责任部门,将建设进度逐月细分,倒逼进度,并进行亮牌通报预警,对每月不达进度的事项,进行黄牌、红牌预警通报。年以来,青岛蓝谷列入项目督查的事项共件,逐件跟踪督查落实,线上量化评分,全部纳入考核,保障了全局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有效落实。

打法已定,渐入佳境。走过了实打实收官之年,青岛蓝谷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大、底气更足、势能更强。年是建党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刚刚闭幕的市两会上,青岛将年定为“项目落地年”,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青岛蓝谷必将迎来改革发展、提质增效、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新格局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展现新作为。从实处激发青岛蓝谷的内生动力,用实干凝聚青岛蓝谷的磅礴力量,以实绩检验青岛蓝谷的初心使命。新的一年,青岛蓝谷将继续以“实”字托底,扎实务实、严实忠实,以思维模式的突破和招数打法的创新,再创一个“实打实”的新发展阶段,让蓝谷从内到外展现出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应有的气质、品质和内涵,为青岛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蓝谷力量、留下蓝谷印记。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肖芳通讯员蓝小谷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