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攀是做酒的。
主要是做酒的生产环节,只是他没做过自己的产品,全是别人找他批量定制。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直播卖酒的品牌,这些品牌的酒哪来的?
大部分都是找工厂生产、灌装、贴牌。
也叫OEM。
他之所以生意好是因为酒的品质确实还不错,价格也低,主要做黄酒和白酒。
南方酿黄酒主要是用糯米,我们熟知的花雕酒就是黄酒;
北方主要用大黄米,也就是黍米,比如即墨老酒。
大攀做黄酒用的就是大黄米。
其实在很多道家师傅的眼里,他们更熟知的是即墨老酒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火牛老酒。
因为有时候道家练功之前会温一杯火牛老酒做引子,一杯下肚全身热乎乎的,有助于行气。
有时候还拿这酒做跌打损伤的药。
为什么叫火牛老酒呢?
因为即墨之前是齐国的地盘,
战国时期燕将乐毅破齐,齐将田单发明火牛阵大败燕军。
于是就有了火牛老酒的称呼。
至于这一说是否真实,谁也不好定论,因为国共内战的时候,大家也尝试用过火牛阵,但牛群被火惊吓不仅不去杀敌,反而原地乱撞,造成极大伤亡。
所以,很多东西大家就当听故事好了。
就像今天朋友问我说你日记写的到底是真事还是假事儿。
我回他说,这个不重要。
胡编乱造也好,借假修真也好,工作一天,睡前聊点轻松的,有点收获就没白来。
不过有一点是真的,就是写东西有助于思考,因为只有想清楚的事情才能写出来,所以,我也正在努力多写。
如果你晚上有时间,也可以尝试写写日记。
回到大攀这,
因为大攀前段时间跟我一块去看了一个直播基地,了解到原来即使自己没有主播,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进行代播。
于是就萌生起自己做一款酒的想法。
口感是他的优势,但是也没那么突出,你酿酒工艺再好也受制于水土与原料。
所以就跟我聊聊看有没有可能从文化方面进行加持。
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茶文化和酒文化。
虽然身在文化领域,但做出版和做品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况且咱还只是做版权,只是弄点小说和音频,说自己是个文化人都有点发虚。
一个品牌从消费主张到文化包装再到视觉呈现,让咱说说想法还行,如果真让我操盘,还真干不了。
况且我本身喝酒也不多。
于是我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做品牌的朋友。
这哥们倒好,品牌还没聊,先聊女人。
还美其名说,你做的酒要给男人喝,那就得抓住男性消费者的心理。
喝酒的男人喜欢什么,喜欢女人,他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就喜欢什么样的酒。
一个女人最高光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是有一张神采奕奕的脸,但做起事来是通透的,成熟的。
而不是长着一副沧桑的面孔,却说着幼稚的话做着小儿科的事。
所以,咱们这个年纪,要做酒的话,可以从通透、成熟、不油腻几个关键词定位。
而不是向市面上描述的那种什么入口绵柔、不上头等等上面靠。
咱不是中老年,也做不出中老年人的味道。
你别说,经他这么一讲,还真有点道理,果然还是文化人。
回去的路上,我问大攀。
我说,怎么样,要不要开动起来。
他说,开动呗,反正咱生产线是现成的,无非是贴个牌的事儿。
我说,你可别这么想,看着是利用现有的生产线做了个产品,其实跟你之前是两个逻辑。
你之前都是批量发货,一年只需要维护几个采购方就好。
做产品可不一样,面对的是几千几万个消费者。
仓储、物流、售前售后一样也少不了,特别是你准备让代播公司做直播带货,更考验你的后端能力。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可不希望你砸了一个牌子再新贴一个牌子,一个牌子就是一张脸。
他说,要不你给我当品牌顾问吧。
我说,我现在公司做版权,你不如多给我们公司点钱,我还能找写手给你写个故事,录成有声书,说不准你酒还没火,人就先火了。
嗯,这个划算。
再到后来,大攀实在是顾不过来,于是找了一个产品总监。
说是产品总监,其实相当于这条业务线的老大了。
我问他怎么样?
他说,其他的都好,就是人太被动,不太主动找别人聊天,也不太会主动争取销售机会啥的。
坐商没问题,行商不行。
问我,你有没有啥办法?
我说,对于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直到今天看到一句话:
常听人说,我不太主动找别人聊天,也不太会主动争取机会啥啥的,
没事,
你只要承担不主动的结果就好啦,
让主动的人有更多机会,也算是一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