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余瑞新
本报8月2日讯“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工作载体。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市北区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截至目前已走访群众1.38万余户,办理为民实事余件。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市北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将“访、查、改、提、优”5项行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制定《市北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实施方案》,明确从16条工作线推进项重点民生项目,用系统化举措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北区坚持深入一线、走到群众中间了解发现问题,截至目前已走访群众1.38万余户,创新出台有关政策和工作措施56项,解决各类问题件,办理为民实事余件。其中,涉及居民办理房产证等历史遗留问题得以突破解决。聚焦影响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问题,市北区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任务清单6大类41项,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实质性降低企业经营负担,打造政务服务新生态,将关键性改革一抓到底。市北区还重点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定的项重点民生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及时总结各单位各部门好的经验做法,形成行之有效的长久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一线工作组”工作方法,落实“联户结亲”制度,推动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能力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转变。
日前,由国棉二厂厂区遗存改造升级而成的红景新区正式对外推介,这一最新的场景化学习空间已成为“红色打卡地”。这只是市北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实景课堂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旧址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使命,市北区不断创新学习教育载体,选择青岛港、青岛党史纪念馆、红景新区等12处实景课堂,开展“踏寻党的足迹”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已开展现场教学余场。此外,市北区还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技术,广泛开展“沉浸式”“互动式”学习,让党史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在即墨路街道小港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由即墨路街道联合“红色动能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搭建的青岛市首家“AI智慧党建VR党史教育”基地,创新应用AI技术及VR技术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身临其境式”的学习备受市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