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岛区县地名由来古不其城之南而得名 [复制链接]

1#

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城阳地图

年5月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不其城以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城阳区是青岛市七个市辖区之一,东依崂山区,南接李沧区,西临胶州湾,与胶州市相邻,北与即墨区毗连。位于东经°12′,北纬36°20′,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6℃,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2℃,8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5.7℃,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总面积.2平方公里,共辖城阳、流亭、夏庄、惜福镇、棘洪滩、上马6个街道办事处,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人。海岸线全长78公里。域内经济发达,经济居青岛区市第三,山东区市第四,素有“山东产业后院”的美誉。东西最大横距41.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公里。区政府驻城阳街道,所辖城阳街道大部为城区,区其他部分为下辖街道。

城阳因不其城之南而得名,我们来说说这个不其城。

不其城位于西北部,不其山(即铁骑山)西15公里,胶州湾东岸3.5公里,遗址范围内现有城阳、城子、寺西三个村,属今城阳区。

《太平寰宇记》载:不其城,汉置,古城约周十余里,后汉属东莱郡,晋于此置长广县。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亦记有:不其城,县西南二十七里,故址犹存,汉置县,属琅琊郡。

不其之名来源于不其山,已故近代考古学家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原始社会末期,在不其山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不其城是一座土城,设4门,城墙高约4米,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总面积约0.56平方公里。秦时所建之县署,于西汉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汉武帝来不其时东迁,原址改为行宫。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伏湛改建行宫为都署。

传说不其为秦始皇所起

城阳、城子、寺西三社区交会处一带,这里就是古时的不其城旧址,如今稀疏的现代建筑也已经看不到不其历史的味道。

据了解,秦时的不其城只是一座土城,俗称里罗城。不其城城开四个门,城墙高约4米,东西宽约米,南北长约米,总面积0.56平方公里,城池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南北各设一门。

不过在民间的传说中,和秦始皇还有一定的关系。传说秦始皇在公元前年,也就是建立不其城的第二年到琅琊郡(今属胶南)巡游时来到不其城。秦始皇一行来到不其城的南边时,见这里的景色秀丽如画,秦始皇对此赞不绝口,便问随行的不其县令:这里叫什么名字?不其县令急忙答道:回皇上,此地还没有地名,它地处不其城的南城顶,请皇上赐名。秦始皇略一沉吟说道:南城顶,城之南,南为阳,城之南即城之阳,可叫城阳。从此,城阳这个名字便被流传下来。

不其城的鼎盛时期在两汉

据陈博州介绍,不其城的鼎盛时期在两汉。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曾封部下吕种为不其侯。汉武帝时不其城已相当繁荣,并成为全国东部重地。据《汉书·武帝记》载: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夏四月,幸不其。汉武帝到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女姑山建立了供祭祀用的明堂,还在山上建立了太乙仙人祠。不其城最稳定最繁荣的时期是伏氏受封不其侯时期,自伏湛受封不其侯,世代相居不其,前后共经历了一百八十五年。初期的不其城规模不大,在今城阳、城子村一带,俗称里罗城。汉武帝巡视不其时在今青岛第八面粉厂处兴建了住跸行宫,扩建了不其城,俗称外罗城。陈博州表示,鼎盛时的不其城,南起今青岛大理石厂,北迄今天的正阳路,西至城阳火车站,东至成杨村东侧,占地面积约0.6平方公里。当时的不其县署在今正阳路的新华书店门市部处,不其城设城门九座,除南北东西各有城门二座外,还在西南设水门一座,通金口海港(今京口村东南),城墙高约十米以上,宽约三米以上,三合土垒成,外砌青砖。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城顶尚有残存城墙一段,高约一米。城楼的内侧有马道相通,城墙四角建有角楼,有士卒守护。

明清确定城阳称谓

根据陈博州在《山清水秀话城阳》中的完整表述,明清以来,古不其城旧地逐渐发展成一个集镇,称之为城阳。明、清两代均属即墨县里仁乡城阳社。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链请求开放海口以进行海上贸易,曾使城阳的女姑口发展成为千帆云集的重要港口。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年)胶济铁路通车,城阳火车站建成。光绪三十三年(公元年)设城阳三等乙级电报局。宣统二年(公元年),即墨至城阳土质公路建成。交通及通讯的发展,迅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至解放前,城阳镇已发展成为拥有五十多家工商业户,十几个升籍商贾云集和万名长住人口的大镇,那时城阳建成的先进设施和繁荣的商贸活动甚至早于当时的即墨县城。解放后城阳先后隶属即墨县。年划归崂山郊区,同年崂山郊区改为崂山县,城阳为其一个镇,年崂山撤县划区,城阳又为其一个大镇。至青岛市区划调整前,城阳作为崂山区的一个大镇,人口已达8.2万。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实现利税二十二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省前列,成为全国百强乡镇之一。

公元年(建安十九年),不其侯国被废除。

年7月,中共即墨县委建立中共即墨县第五区区委和区公所,城阳镇、不其乡、温良乡属五区民主政府。年8月,城阳镇、不其乡、温良乡改属即墨县城阳区民主政权。

(山色)峪樱桃

在闻名遐迩的崂麓深处,有一处四面环山,沟谷纵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地方,这就是素有第一樱桃谷之称的山色峪。山色峪,一种说法是从前此山谷中生长着很多名为山色树的树木,远远望去一片红色,同时此山沟壑纵横,故取名为山色峪;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先辈们搬来这里居住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山谷七彩斑斓、非常美丽,所以把山和色结合起来,发明了山色,取名山色峪。山色峪位于青岛夏庄街道办事处东侧,沿沟谷的十里长廊散落着古朴的民居余户,石房、石阶、石墙处处浸透着浓浓的山里人家气息,每年3、4月份,樱桃花、杏花、桃花、梨花竟相开放,站在高处眸望,山色峪河十里河旁宛如一条弯弯曲曲的彩练,或浓或淡,或纵或横,简直就是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卷!樱桃在山色峪的众多中独树一帜,它个大、脆甜、水分多、口感佳,有其得天独厚的天生丽质。山色峪樱桃还有其久远的栽培历史。

少山红杏

城阳夏庄少山的杏远近闻名。这里种植的果树以杏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少山共有杏园0多亩,杏树近10万棵。少山的众多杏树品种中,最出名的是少山红。少山红是由草杏发展起来的。据说上个世纪70年代,一户农家屋后长了一棵草杏,好几年也没人过问,直到有一年,尝到了它结出的果实时,才知道这是个好品种。有了新品种当然要起个好名字,因正值文革时期,还是取个少山红吧。就这样到了春天改树的时候,左邻右舍都来取枝嫁接,没过几年,少山红便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流亭猪蹄

是山东青岛流亭街道的特色传统名菜。此菜色泽鲜亮、味道鲜美、清爽不腻、咸淡适中,肉质软硬适度、组织紧密有弹性、无任何防腐添加剂,堪称绿色食品。

民国七年(年)版的《周氏族谱》中记载,流亭猪蹄创始及成名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