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通知 [复制链接]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竞赛规程》,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以下简称科报会)将于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本届科报会由全国学生运动会组委会统筹组织,论文报送和评审工作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山东大学组织实施。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0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7号)的实施。总结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加快推进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广大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检阅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研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02

科报会主题

健康中国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3

征文对象

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科研、教研、管理人员,教育行*管理人员及卫生保健人员。

04

征文要求

科报会征文要坚持*治标准、学术标准和学风标准相统一,坚持质量第一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论文是要以《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选题指南》(见附件)为主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要符合征文指导思想要求,研究成果要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能够科学解释和破解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体现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引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

(一)重点突出。论文选题以近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理论与实践发展为主要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重视学校体育与健康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
  本指南确定的是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所列出的条目是研究领域,供选题时参考,非论文的具体题目。


  

一、学校体育理论与学校体育史研究


  1.新中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发展;


  2.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3.新时代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理念目标与建设路径;


  4.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


  5.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6.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


  7.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


  8.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理论;


  9.学校体育史、课程发展史。

 

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研究


  10.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和框架结构;


  11.大、中、小、幼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整体构建;


  12.不同类型普通高等教育体育课程特色;


  13.民族、地方特色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5.大数据时代体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16.体育教学模式、质量监测与评价创新;


  17.不同运动负荷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18.普通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标准;


  19.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


  

三、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20.中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


  21.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优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22.长期困扰学生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


  23.学生体质健康新问题与新影响因素;


  24.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创新;


  25.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深度分析和有效利用;


  26.健康体能训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7.不同学段、区域学生体质健康的特点分析及干预;


  28.体能薄弱群体、特殊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精准分析及干预;


  2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的实效性分析。

 

 四、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


  30.学校体育*策法规和制度体系;


  31.基于多元评价机制的学校体育整体评价;


  32.体育考试(中考、高考)制度创新;


  33.学生运动伤害的责任认定与社会救助机制;


  34.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体系、机制及标准建设;


  35.学校体育的法治建设、智库建设;


  36.新时代教体结合深度融合;


  37.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共享;


  38.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39.学校体育组织(项目联盟)管理与运行机制;


  40.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管理与有效运行模式;


  41.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校体育智慧系统;


  42.国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43.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问题。


  

五、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44.新时代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改革创新;


  45.体育与健康教师师德与职业素养、能力发展;


  46.体育与健康教师科研、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成长;


  47.体育与健康教师待遇、职称、荣誉等权益与劳动保障;


  48.体育与健康教师工作量测算与业绩考评;


  49.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50.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体系建设与工作机制创新;


  51.优秀退役运动员任职体育与健康教师的资格与路径;


  5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


  53.教师体质健康状况调研与干预。


  

六、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


  54.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55.不同学段健康教育衔接及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56.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


  57.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58.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


  59.认知、运动、营养、行为与健康促进;


  60.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等其他学科教学结合机制;


  61.基于大数据的师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


  62.近视防控干预及管理;


  63.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64.学生认知发展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65.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调查。

 

 七、体育培育健全人格与促进心理健康研究


  66.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意志品质形成;


  67.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成效;


  68.体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69.感统失调等不同群体儿童的运动干预;


  70.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运动干预;


  71.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72.学生运动兴趣的心理机制与培养方法;


  73.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74.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学业成绩的影响。


  

八、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研究


  75.依托教育部门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青训体系、竞赛体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76.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发展;


  77.学生运动员注册、参赛制度创新;


  78.学生运动员成长与升学制度设计;


  79.学生运动员体能训练新方法;


  80.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创新;


  81.运动训练前沿理论在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82.运动生理生化、运动生物力学在学校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83.国外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九、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84.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85.中国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86.学校体育文化与社区、企业体育文化融合;


  87.中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88.奥林匹克文化、运动项目礼仪与人文素养培育;


  89.体育社团、大课间活动、传统项目学校与校园文化活力创新;


  90.学生体育锻炼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保障机制;


  91.中外学校体育比较与文化交流。


  

十、校园体育专题研究


  92.中国校园足球顶层设计与发展路径;


  93.校园足球训练、竞赛、管理、保障体系创新模式;


  94.校园足球课程教学、师资培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模式;


  95.幼儿足球科学理念与规范发展;


  96.校园篮球等集体项目的改革发展与推进策略;


  97.校园网球等非集体项目的改革发展与推进策略;


  98.传统优势竞技运动项目在学校中的可持续发展;


  99.冰雪等运动项目在学校中的普及与推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