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征文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7/4304149.html
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截稿时间:年4月30日会议时间:年8月会议地点:山东青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竞赛规程》,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以下简称科报会)将于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本届科报会由全国学生运动会组委会统筹组织,论文报送和评审工作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山东大学组织实施。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7号)的实施。总结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加快推进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广大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检阅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研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科报会主题
  健康中国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征文对象
  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科研、教研、管理人员,教育行*管理人员及卫生保健人员。
  四、征文要求
  科报会征文要坚持*治标准、学术标准和学风标准相统一,坚持质量第一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论文是要以《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选题指南》(见附件)为主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要符合征文指导思想要求,研究成果要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能够科学解释和破解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体现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引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
  (一)重点突出。论文选题以近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理论与实践发展为主要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重视学校体育与健康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
  (二)方法科学。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符合选题要求,满足课题研究需要,研究设计科学,方法运用合理,注重运用新型研究方法,倡导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重,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并重,总结经验与指导实践并重。
  (三)成果创新。论文的研究成果要有开拓性、创新性,客观把握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科学揭示其规律,正确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对策。理论性研究能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或丰富、发展已有的理论;应用性研究能反映当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实践,研究成果有利于解决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实效,对提高决策水平有帮助。
  (四)文体规范。报送的论文应概念界定清晰、论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资料真实、引证和图表规范。每篇论文不超过字,并提供不超过字的论文摘要,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5人。
  (五)学风端正。论文作者应遵循学术规范,坚守科研诚信。论文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求。
  五、报送要求
  科报会是全国学生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大、中、小学研究者的全领域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是强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研、培养高水平学术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各省级教育行*部门要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一)高度重视。各省级教育行*部门要做好论文征集的宣传、动员与组织工作,在广泛征集论文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专家对论文评选、举办报告会等形式,切实保证报送论文的质量。
  (二)加强审核。各省级教育行*部门要加强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通过查伪等方式对报送论文进行检查,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三)报送数量。各省级教育行*部门限报论文篇,其中,第一作者为基础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师的论文,不少于60篇。
  (四)报送方法。论文以省级教育行*部门为单位统一报送,相关要求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
  (五)报送日期。论文报送时间为年3月10日至年4月30日,逾期不再受理。寄送
  六、论文评审与计分
  (一)论文评审。全国学生运动会组委会设立科学论文报告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将成立专门的论文评审组,负责对论文进行评审,并分别提出入选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论文的候选名单。学术委员会根据论文作者参加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和墙报交流的现场实效,由全国学生运动会组委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对规范进行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且无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作者颁发相应证书。全国学生运动会组委会将对获科报会团体总分前10名的代表团及报送论文组织工作优秀的单位颁发相应的证书。
  (二)计分方法。每报送一篇论文计1分,被录用大会报告论文每篇计9分,分会报告和墙报交流论文每篇计6分,书面交流论文每篇计4分,根据得分排列科报会团体总分名次。积分相等,大会报告论文多者列前,如还相等,分会报告论文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七、联系方式
  许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吴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拓键(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附件: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选题指南教育部办公厅年1月9日

附件

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选题指南
  本指南确定的是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所列出的条目是研究领域,供选题时参考,非论文的具体题目。
  一、学校体育理论与学校体育史研究
  1.新中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发展;
  2.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3.新时代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理念目标与建设路径;
  4.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
  5.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6.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
  7.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
  8.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理论;
  9.学校体育史、课程发展史。
  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研究
  10.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和框架结构;
  11.大、中、小、幼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整体构建;
  12.不同类型普通高等教育体育课程特色;
  13.民族、地方特色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5.大数据时代体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16.体育教学模式、质量监测与评价创新;
  17.不同运动负荷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18.普通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标准;
  19.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
  三、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20.中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
  21.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优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22.长期困扰学生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
  23.学生体质健康新问题与新影响因素;
  24.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创新;
  25.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深度分析和有效利用;
  26.健康体能训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7.不同学段、区域学生体质健康的特点分析及干预;
  28.体能薄弱群体、特殊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精准分析及干预;
  2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的实效性分析。
  四、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
  30.学校体育*策法规和制度体系;
  31.基于多元评价机制的学校体育整体评价;
  32.体育考试(中考、高考)制度创新;
  33.学生运动伤害的责任认定与社会救助机制;
  34.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体系、机制及标准建设;
  35.学校体育的法治建设、智库建设;
  36.新时代教体结合深度融合;
  37.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共享;
  38.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39.学校体育组织(项目联盟)管理与运行机制;
  40.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管理与有效运行模式;
  41.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校体育智慧系统;
  42.国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43.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问题。
  五、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44.新时代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改革创新;
  45.体育与健康教师师德与职业素养、能力发展;
  46.体育与健康教师科研、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成长;
  47.体育与健康教师待遇、职称、荣誉等权益与劳动保障;
  48.体育与健康教师工作量测算与业绩考评;
  49.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50.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体系建设与工作机制创新;
  51.优秀退役运动员任职体育与健康教师的资格与路径;
  5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
  53.教师体质健康状况调研与干预。
  六、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
  54.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55.不同学段健康教育衔接及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56.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
  57.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58.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
  59.认知、运动、营养、行为与健康促进;
  60.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等其他学科教学结合机制;
  61.基于大数据的师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
  62.近视防控干预及管理;
  63.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64.学生认知发展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65.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调查。
  七、体育培育健全人格与促进心理健康研究
  66.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意志品质形成;
  67.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成效;
  68.体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69.感统失调等不同群体儿童的运动干预;
  70.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运动干预;
  71.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72.学生运动兴趣的心理机制与培养方法;
  73.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74.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学业成绩的影响。
  八、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研究
  75.依托教育部门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青训体系、竞赛体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76.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发展;
  77.学生运动员注册、参赛制度创新;
  78.学生运动员成长与升学制度设计;
  79.学生运动员体能训练新方法;
  80.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创新;
  81.运动训练前沿理论在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82.运动生理生化、运动生物力学在学校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83.国外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九、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84.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85.中国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86.学校体育文化与社区、企业体育文化融合;
  87.中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88.奥林匹克文化、运动项目礼仪与人文素养培育;
  89.体育社团、大课间活动、传统项目学校与校园文化活力创新;
  90.学生体育锻炼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保障机制;
  91.中外学校体育比较与文化交流。
  十、校园体育专题研究
  92.中国校园足球顶层设计与发展路径;
  93.校园足球训练、竞赛、管理、保障体系创新模式;
  94.校园足球课程教学、师资培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模式;


  95.幼儿足球科学理念与规范发展;


  96.校园篮球等集体项目的改革发展与推进策略;
  97.校园网球等非集体项目的改革发展与推进策略;
  98.传统优势竞技运动项目在学校中的可持续发展;
  99.冰雪等运动项目在学校中的普及与推广。 

通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篇内容可能存在删节,删减内容你懂的,点我了解详情。

如果想获取会议更详细的内容或者有疑问,请根据正文里的联系方式咨询主办方。爱知学者并非会议主办方,对会议的了解程度不会超过本篇通知。

正文如果没有附件,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或联系主办方索取。

欢迎会议主办方提供信息,我们免费发布。邮箱:mraizhi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