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即墨的墨读mei还是mi?
即墨因地临墨水河得名,已有余年的历史,史上先有即墨后有青岛,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青岛由即墨分割了出来。
即墨的墨不读mo,在即墨当地有mei和mi两种读音,到底哪种读音是对的,众多学者一直在探究。
一
靠制假发发家
年的秋天,即墨龙泉镇石泉头村,7个做假发的个体户聚在一起,合作成立了即墨档发加工合作社,这成了即发集团的前身。
6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即发集团辖设30多个公司和分厂,拥有员工2万余人,主要涉及针织、梭织、发制品,在中国针织行业可谓:南有申洲、北有即发。
二
靠针织起家
年5月的一天,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的坂本升藏,一位年出生于日本长崎的年轻人,正准备乘坐汽车离开考察5天的即发,这时,有人跑过来将起初做的不合格又重新加工的样品送过来,这次,样品完全符合要求。年12月,即发接到了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5万件针织内衣的第一批订单。
(即发针织车间)
这位年出生的日本人,与年成立的即发,注定走在一起。年6月,即发集团与山东省纺织进出口公司、伊滕忠商事株式会社和ROY-NE株式会社四方开始合资兴建贵华针织有限公司。坂本升藏任副总经理,常驻即墨15年。
在日本,几乎每个日本人一件即发针织内衣。
三
由针织到梭织
年7月8日,即墨龙山工业园,即发集团与世界强企业、日本东丽株式会社投资建设的东丽即发(青岛)染织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成立和奠基仪式,标志着即发往梭织染整行业迈进。
(即发染色车间夏季冰块降温)
多年以来,即发先后与包括日本伊藤忠、双日、东丽、丸红等世界强企业在内的16家外资企业兴办了18个企业,建立了“即发针织服装工业基地”和“即发龙山梭织面料及服装生产基地”。
(年4月28日无水染色研发项目签约)
四
由国内到国外
年起,即发先后在境外投资建成了即发成安(越南)服装有限公司和即发成安(柬埔寨)服装有限公司。
(即发驻越南服装有限公司职工宋晓芳获年中国服装年度人物)
年9月9日青岛即发集团与当地上市公司--越南福盛建设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建设高档面料生产项目的合作意向书。该项目投资总额1亿美元,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主要从事生产针织织布、梭织织布和其他无纺布及染色、印花、服装和销售等业务,年产1.2万吨高档面料。
五
掌门人陈玉兰
即墨靠即发出名,即发靠陈玉兰出名。
(陈玉兰)
年出生的陈玉兰,一口地道的即墨方言。如今已经70多岁的朴素老人,是她将即发从一个小的发制品工厂,发展成为针织行业的企业巨头。年,陈玉兰被任命为生产经营副厂长,当时发制品出口遭遇低谷,30多岁的她不断开拓思路,行业拓展,才有了即发的今天。
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家,值得我们纺织印染人去学习!
相关阅读:
纺织江湖(一):北鲁泰
纺织江湖(二):南溢达
纺织江湖(三):东雅戈尔
纺织江湖(四):中联发
纺织江湖(五):西迁之路*篇
纺织江湖(六):巨头申洲
纺织江湖(七):这些年去越南建厂的纺织企业
纺织江湖(八):蜡印帝国
纺织江湖(九):年七大杰出女侠!
goddo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