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心事
(第七集)
作者:梓墨
图片来自网络历史的车轮总是不停地向前碾动着,有些事情好像是冥冥中早有安排,就在公元年,宋徽宗继位,他决心终结新旧两党的斗争,在两党之间搞平衡,建立一个联合政府,以稳固自己的政权。他在即位以后的第二年,把年号改为“建中靖国”,意思是在两党中保持中立,恢复国家的安定团结。他的这个政策使得新旧两党的关系得到缓和,再加上赵庭之和李格非此时只不过是两党的成员,不是领袖人物,又都是山东老乡,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下,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和十八岁的李清照的爱情就如久旱逢甘霖的嫩芽疯狂地成长起来,他们终于缔结连理,步入了新婚的殿堂,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就要出嫁了,李清照并没有像预想中那么兴奋,她就要离开养育自己的父母和居住了十几年的家,成了别家的人了,内心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那种对父母的爱和对家的留恋一下子汹涌起来,撞击着她全身的神经,澎湃着她的泪水。
两位朝廷大员的儿女结婚,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从李府到赵府,这一路上都是张灯结彩、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迎亲的队伍到了,李格非带着一家人为李清照送行,弟弟李迒亲自将她背出家门,当她坐进轿子,将轿帘放下的那一刻,李格非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情感,抽泣起来,这个曾经让他用生命爱着的女儿就要离去了,他怎能不难过?
丫环没有随嫁,因为这个丫环太贴心了,李清照让她代替自己照顾父母,丫环对小姐纵使有万般不舍,也要听从小姐的安排替她尽孝道。
赵府更是一片欢腾,上门祝贺的官员络绎不绝,彩礼摆了满满一院子,赵庭之就喜欢名利和荣耀,喜欢俯视所有人,此刻让他兴奋的并不是儿子的大喜,而是人们对他低三下四的阿谀奉承,极大程度地满足着赵庭之的虚荣。
当夜幕降临客人散去,李清照望着星星点点的夜空,内心里为自己嫁了个如意郎君而庆幸,她想把这个喜事告诉婉儿,告诉她自己有多幸运,但她连婉儿在哪都不知道,只能对着夜空默默念叨“婉儿,为我祝福吧!”
图片来自网络李清照和赵明诚终于如愿以偿地在一起了,日子却过得很清贫,别看他们是官宦子弟,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父母虽然在为人处世上相差很大,但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是相同的,没有让他们有官二代的优越感,就算是他们结了婚,也没得到双方父母在经济上给予他们太多的支持,一切都是靠自己。
因为赵明诚在太学里,所以新婚燕尔却不能如胶似漆的天天在一起,赵明诚每月只有初一和十五才能回家,他们珍惜着这一个月两天的相聚,饮酒作赋,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会利用这两天的时间去做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到大相国寺门前的闹市上去淘金石字画,遇到好的就要买回来,没有钱就算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当了也要买回来,仔细地欣赏然后收藏起来。
有时候赵明诚在太学里,李清照闲来无事也会一个人去闹市溜达。这一天,她看到一位卖花的人,肩上挑着鲜花在叫卖,李清照走近就看到了这些花儿,她立刻驻足端详起来,这些花太漂亮了,花瓣上还有点点水珠,更是增添了不少的灵动。凑上鼻子闻一闻,好香啊,她毫不犹豫地买下一枝,爱不释手地端详着,却突然又伤感起来,这花儿这么好看,如果拿回家被她的丈夫看到,丈夫会不会喜欢这支花而不喜欢自己了呢?想想又快到丈夫回家的时间了,她一定要把这支花插在自己的头发上,她要问问丈夫是花儿漂亮,还是自己漂亮。丈夫肯定会说自己漂亮,想到这,李清照又露出了略带羞涩的笑容,一边走路,一边想着自己的丈夫,一边不自觉地念诵着: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敬请告知,以便删除。
————————
作者简介:
梓墨(取自“恭敬桑梓,大处落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人,平台创始人、总编。自幼酷爱文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