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日讯“
小五,我明天去看芮芮,你就不用跑了。”“还有我,就这么定了,我回妈家看孩子,不走了。”“美玉,你就安心工作吧,老妈和孩子你就不用心事了,俺在家就照看了。照顾好自己,注意防护。”……这段看似平常的聊天对话,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刘美玉家庭群里的聊天记录。医院一线抗击疫情,她把刚满1岁的女儿丢给了多病的老母亲,四个姐姐和大姑姐得知后,争着要帮忙照顾孩子,才有了这段对话。记者采访得知,刘美玉一直给孩子吃母乳,为了这场战疫,她忍痛给孩子断了奶。全家人不但没反对,反而为家里有这样一个“白衣天使”而感到荣耀。
战疫情无奈给娃断奶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疫面前,外表看似瘦弱的刘美玉,却着的无比强大的内心。这种强大的心理支撑,来自同事们的奋斗,更来自家庭的温情。
“春节前一周,她和同事就开始为防疫情忙碌了。整理隔离区、准备病房所需医疗用具,这些都需要尽快到位。那个时候,基本上连轴转,中午饭成了晚饭,晚饭成了夜宵,时间打不开点,别说是回家看孩子了。”刘美玉说,作为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发生疫情后,第一个要冲上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说实在的,我真不忍心给孩子断奶,孩子一直吃母乳,突然断了孩子不习惯,我心里也很难过。但这也是没有办法,总要舍弃一个。”刘美玉负责的是隔离区外的后勤保障工作,所有隔离区病房的医疗用具、医护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都要通过她来协调提供。她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不敢有丝毫懈怠。医院工作,1岁的女儿芮芮没人照顾,她便把孩子丢给了70多岁的母亲。
“刚开始断奶,孩子有些不适应,总是哭闹不停,没办法,春节前几天,只好医院,医院办公室喂上几口。后来怕传染,只能把孩子放在妈妈家。”刘美玉想起孩子哭闹时可怜的眼神儿,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
随着疫情加重,医院一线忙碌的刘美玉,一连几天不回家,彻底给孩子断了奶。实在想孩子了,有一次,忙到半夜11点多,趁着难得的休息时间,跑回家看一眼熟睡的孩子。第二天清晨5点,医院的战斗岗位上。“经过10多天的适应,小芮芮现在习惯了喝奶粉,也很少再哭闹吃奶了。”这几天虽然工作更忙了,但对刘美玉来说,既感到内疚,更是有了一种安慰。
四个姐姐争着照顾小芮芮
深入采访得知,刘美玉的医院工作,虽然没有战斗的疫情最前沿,但对于妻子的工作十分支持。春节前后这10多天,刘美玉医院忙碌,很少回家,每天一个电话,几条嘱咐短信,成了夫妻俩的日常习惯。
“老爸去世快两年了,老妈今年76岁,因为有冠心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也不能太操劳了。”刘美玉说,婆婆在她结婚第二年就去世了,公公患有帕金森也已经好几年。刚1岁的女儿没人照顾,只能送到乡镇老家的母亲那里。
“美玉,孩子我来照顾,你就安心工作吧!”“还有你四姐,三姐和二姐……。”
刘美玉在家排行老五,四个姐姐和大姑姐得知情况后,都争着要来家照顾孩子。一股浓浓的亲情燃烧包围着刘美玉的内心,让她弱小的内心强大起来,暗下决心,奋战一线,决不退缩。
“芮芮在家里挺好的,就是刚断奶这几天,有些不习惯,有时候还会哭闹几声,再过几天就好了,你就放心吧。”刘美玉的大姑姐发短信安慰她说。1月22日,女儿芮芮出现轻微感冒,刘美玉顾不上孩子,又担心孩子。但那几天正是隔离病区准备的关键,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只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