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晨游即墨马山专注青岛故事
TUhjnbcbe - 2024/9/13 16:4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936.html

端午节的第一天,清晨,我来到即墨马山。即墨,临墨水河,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设,其来久远,分析合散,代有不一;亘山连海,不改其常。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即墨县治自公元年迁至现址,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马山位于青岛市即墨区城西约7公里,年马山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最高峰海拔米。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为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

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令人望而生畏,故名“马山石林”

柱状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

马山除了4个相连的山包外,还另有一个小山丘,当地人习称“小土山”,在马山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之前,这座小山丘是当地人建房石料的来源,所产石料质地优良,当地人称为“马山石”,如今的“马山石林”景观,便是这个小山丘的截面。

据考证,此山是1亿多年前由火山岩浆冷凝而成,现裸露部分高达28米,厚约30米,跨度达米。

柱状节理石柱群由无数根直径一米左右、呈四棱、五棱或六棱柱状的单个柱体紧密排列组成,气势雄伟,非常壮观。柱体内含有许多安山岩气孔晶洞,洞内有大量的方解石、冰洲石晶体,呈菊花瓣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尤其在安山岩中,发现此柱状节理在我国尚属首列,是世界柱状节理石柱三大奇观之一,从规模和科研价值上,都可与世界闻名的英国玄武岩状节理“巨人堤”和美国响岩体柱状节理“魔鬼塔”相媲美。

马山,四周平原,突兀的一片山,树木葱郁,不高不险但是有名,正应了刘禹锡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即墨大夫是战国时期即墨都的最高军政长官,《史记》与《资治通鉴》记载的即墨大夫共有三位,第一位是齐威王召见的即墨大夫,被封之万家;第二位是燕军围困即墨之时,出城与之战死的即墨大夫;第三位是劝谏齐王建不要降秦的那位即墨大夫。

这个季节,五点来钟太阳就开始上岗了,薄雾中,马山公园愈发漂亮神秘,斑斑阳光透过碧绿的树叶,撒下闪闪金光。诺大的停车场,排满了各类车辆,人很多,晨练的人们,又给这幽静的山增添了无数的朝气和活力。一胖乎乎的小孩缠着大人要烤肠吃,他爸说,你的运动量没达到消耗热量的目标,吃了会更胖。你一言我一语中,父子二人已跑远。加油,运动,健康。

马山公园真不愧国家级,修建的很大气,管理也很到位。大道之行,直而康。我偏不走寻常路,蜿蜒小路,走一走,停一停,看一看,别有情趣,一路芬芳。探幽揽胜,殊途同归,到山顶,眼前赫然是心心念念的狐仙居。马山来过多次,一直未进到这里去看看。

马山古为宗教圣地。自唐代以来,马山逐步发展为山东半岛重要的宗教场所。至清初,马山成为即墨境内道教之集大成者,山上有大小庙宇10多处,狐仙居最为耀眼。狐仙居位于马山主峰前,与玉皇殿、白云庵相对而视,遥相呼应。寺庙依山而建,巧借山势,东临断壁,建筑风格独特,周围景致壮观,堪称马山诸景观中之胜景。

狐仙居内供奉慈眉善目有求必应胡三太爷。狐仙,即胡三太爷,真正的名字是胡峄阳。《青岛市志》的《崂山志》人物部分,做了如下介绍:

胡峄阳,民间讹传为立阳、玉阳、维阳,名良桐,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清即墨城阳人。约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年),少年时就读于洼里、慧炬院,清顺治十年(年)16岁应童子试时,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发誓终生不应试,以后设馆授徒为生。

胡峄阳生有异禀,精研《周易》,于濂洛之学别有微契。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瓦牖,悠然自得。虽雅工制艺,但视进取之途泊如也,唯与老山百福庵蒋青山道长相交甚密。

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现仅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语》,《柳溪碎语》手抄本为70页,共1万6千字。

胡峄阳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年),死后,胡氏族人尊为十世祖,并在流亭村建胡峄阳祠堂,堂内挂对联一副,上联为:“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下联为:“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

关于胡三太爷的传说当地有很多,胡三太爷料事如神,未卜先知,救苦救难。

胡峄阳传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故事共篇,主要内容为胡峄阳帮穷扶贫、济世救人、扶正驱邪、劝人向善、扬善惩恶、义感生灵、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生有异禀、吉人天相等。

胡峄阳传说自清康熙中期传承至今,代代相沿,其传说及民间信仰流传的中心区域东至黄海大管岛、长门岩、古迹岛、竹岔岛、千里岛等岛屿,西至莱州市、日照市,南至溧阳,北至蓬莱沿海的民间及史书志乘。

随着数百年来胡氏家族迁徙、定居于多个国家和地区,胡峄阳传说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获得广泛流传。

传说及民间信仰根植于胶东半岛三百年的文化历史之中,特别是在城阳、即墨、崂山等地,已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文化信念。

即墨一地管辖甚广,与狐仙有关的民间传说、传奇故事数不胜数,当地有诸多供奉狐仙的宫观庙宇,最著名的,莫过于马山之阳的狐仙居。

狐仙居,是马山宗教建筑群中位置最高的,庙宇中供奉的狐仙被誉为天下狐仙第一灵尊。这个称号可不是民间传说的,而是出自黄嘉善马山遇仙的典故。

据说明代时,即墨当地有两位著名人物——黄嘉善和周如砥。攻读求学期间,他们在马山玉皇庙留宿,遇到了一位白衣文士,也就是马山上的狐仙。

三人相谈甚欢,临分别时,白衣文士为两人各自起了一课,然后在黄嘉善身前点了四个点,在周如砥面前画了一个圈,之后也不说破,便告辞而去。后来黄嘉善出兵瓦剌,多亏了白衣文士指点,才反败为胜。黄嘉善如实奏报嘉靖皇帝,皇帝大悦,召狐仙觐见,御笔在它额头点了红色印记,封为天下狐仙第一。

再后来,黄嘉善四世一品,周如砥文章冠绝天下,才懂得当年狐兄四点一圈的用意。有了皇帝笔下的加持,马山狐仙的名气大盛,狐仙的修为也是一日千里,与此同时,它在地方上广施恩德,得到百姓拥戴,至今香火不绝。

黄嘉善,字惟尚,号梓山,明嘉靖二十八年(年)出生于即墨城里。他自幼聪慧,就读于崂山石门山西麓上、下书院。明万历四年(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其“历边疆二十年,入枢府两受顾命”,官至一品,是即墨有史以来担任职位最高者。

即墨五大家族“周黄蓝杨郭”,是指明清时期以仕宦显名于世并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的五个家族,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周如砥、黄嘉善、蓝田、杨良臣、郭琇。

“马山狐狸”的传说在即墨地区也广为流传。明朝时期,黄嘉善和周如砥结伴在马山读书,马山狐狸化作白面书生与两人对酒吟诗,时间长了,两人渐起疑心,便使计灌醉书生使其露原形,一看原来是只狐狸,两人急忙扶其上床安睡。

狐狸醒后见自己现出原形,两人非但不加害还细心照料,心存感激。二人随即问起各人前程,狐狸书生在黄嘉善面前点了四个点,在周如砥面前画一酒盅,后来黄嘉善一门四世一品,周如砥官居国子监祭酒。

故事:龙宫借雨。相传,马山庙宇中有位呼风唤雨的道士,世人称为王仙师。一年夏天,天干地旱,禾苗枯萎。人传马山道士神通广大,便聚众进山,参拜老道,希望老道为百姓祈雨。

老道沉思良久后,率众东去向龙王借雨。来到海边后,老道将瓷瓶递给旁边一位后生,请他一同入海取雨。后生吓得面如土色,不敢前往。老道一甩拂尘,纵身跳进大海,只见水面雪浪骤起,惊天动地。旋即,浪平波静,寂然无声。

众人静候几个时辰,仍不见老道踪影,以为他已葬身海底。突然,海面泛起一股浪花,托出一只洁白晶莹的瓷瓶,渐渐向岸边漂来。人们屏息凝神,擦眼辨认,正是老道。

老道摆手说道:“众位请回,雨已经借到。”众人簇拥着老道返回马山,齐声央求快降雨。老道命众人在殿前祭坛,放置水器,将瓶水倾倒入内,然后取来一支巨笔,蘸水向空中洒去。顿时,风云四起,雷电交加,一场大雨从天而降。

秋后,满山遍野的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故事:马山金马驹。传说,马山脚下住着一位石匠,长年累月在山中采石,卖钱糊口,抚养着不成器的九个儿子。孩子们成家立业后,谁也不愿意赡养老人,老人无奈,住在山下小茅屋,采石度日。

一天,老石匠躺在松林中的草地上打瞌睡,见山涧的泉水边升起一圈耀眼的金光,一匹小马驹正在低头饮水,它浑身金黄,光灿夺目,仿佛置身梦境。这时,一位白胡子老人出现了,对老石匠说:“挟一个九棱木化石碌碡(一种农具),三月三日正晌午时到马山东北角,那里有用不完的金子,可以使你摆脱贫困。记住,进石门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刻。”

石匠找到一块五色木化石,凿了七七四十九天,做了一条精致的九棱l碌碡。三月三日正晌午时,他在儿子、媳妇们的簇拥下,来到马山东北角,举起九棱碌碡,在石壁上撞开了石门。石门一开,金马驹安然卧在洞内,周围全是黄澄澄的金子。

儿子、媳妇们眼红了,都想独占金马驹,结果你争我拦,三刻时间已到,石壁轰然一声,合了起来。金马驹没有抓住,儿子、媳妇们吵吵嚷嚷回了家。石匠老人依旧住在小茅屋,不久,他便郁郁死去了。从此,再没有人撞开过石门,也再没有人看见过金马驹。

我听爷爷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里的事是昨天的事

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

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

其实故事本来就是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晨游即墨马山专注青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