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6日,随着国民党反动派从即墨城的败退,即墨,这座千年古城结束了它劫难沧桑、疮痍叠叠的历史。回目饱受战乱蹂躏的即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四次获得解放。
①年1月10日,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青岛;1月17日,日军一个中队侵入即墨城,随后日军十七大队占领即墨,开始了对即墨的全面统治。国难当头,即墨人民不甘屈辱,奋起抗争。县内先后组建起了20余支抗日武装。有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七大队,袁超任大队长兼政委;有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47支队,赵世恪任支队少将副司令;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二纵队第四支队,李兆岐任支队长;还有韩炳宸部,孙殿斌、隋永谞部,纪淑和部等。
年5月,有情报透露,即墨县城的大部分日军调往西部,参与胶、高、即一带的麦收战斗,只有少数日伪军留守即墨城。各部抗日武装以民族大义为重,冰释前嫌,紧急磋商,决定趁机收复即墨城,保卫群众麦收顺利进行。5月21日夜,赵世恪率6个大队趁着夜幕包围了县城,同时安排两个大队将青岛通往即墨所有桥梁炸毁,并分别埋伏于青即必经之路,备打来援之敌。袁超的七大队一部60余人趁夜色急行军抵近县城,埋伏于西关的麦地里,负责牵制打援。晚9时许战斗打响,经几个回合的激烈交火,战斗呈胶着状态。
22日黎明时分,赵世恪部的爆破队从城墙东南角炸开缺口,迅速攻入城内,李兆岐的四支队和韩炳宸的游击队从侧面攻城;日军一个中队的援兵分乘三辆卡车从城西方向疾驰而来,被袁超的十二中队阻击在田间小路,随着城内密集的枪炮声,不明虚实的日军丢下6具尸体西返而逃。城内日伪军终因孤立无援,弃城逃逸。这是青岛地区沦陷后,即墨县城首次收复,受到老百姓热烈欢迎。5月26日《文汇报》刊登了路透社青岛25日电:“距青岛北25里之即墨城,闻已于星期日为中国游击队所占据……”这是即墨城第一次获得解放。
②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即墨的百余名日本侵略军撤至城阳火车站集中待运,但城里的部分伪军仍据守城池,拒不投降。为了扩大战果,获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胶东军区八路军按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向敌伪展开了猛烈的反攻。八路军胶东军区遂集中兵力,向青岛近郊县区逼进。8月26日,胶东军区五师十三团、南海军分区主力部队及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向即墨城的伪军发起进攻,歼灭拒降伪军余人。这是即墨城第二次获得解放。
③年6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企图,解放军胶东军区各部在司令员许世友指挥下,发动歼灭胶济铁路东段守军的胶(县)高(密)即(墨)战役。先后攻克胶县、蓝村、高密后,胶东军区命令南海军分区部队及警备四旅八团乘胜进击,歼灭据守即墨城的国民党军队。当时驻守即墨城的是国民党暂编十二师第二团和山东保安第十五团,以及即墨、莱阳、海阳3县的保安队等,计余人,其凭借即墨城坚厚的城墙和严密的城防构筑,负隅顽抗。13日黄昏,解放军参战各部经过激烈战斗,扫清了即墨城外围的国民党军队,完成了对即墨城的合围。攻城战斗打响,南海独立一团担任主攻,炸开城门攻城,由于国民党守军轻重武器多方夹击,突击部队被迫停止攻城。
15日夜22时10分,胶东军区第五师一部配以军区的炮兵驰援攻城部队,再次向即墨城发起总攻,由于弹药不足,遭国民党守军反扑,攻城后续部队也被火力压制,攻城部队再次撤出战斗,与国民党守军相持。期间,胶东军区获悉国民党第十五军已在青岛登陆,并将派飞机轰炸解放军攻城部队,遂命令撤出战斗。南海军分区见攻坚不成,遂主动撤围,于城外秘密设伏。南海独立一团和军分区特务营隐蔽地撤至城南庙头村、仲村一带设伏。16日,南海独立一团歼灭由城阳增援的国民党军约1个团。13时许,即墨城国民党守军约人欲南逃青岛,进入解放军伏击阵地后,解放军发起突袭,国民党军全部缴械投降。16时战斗胜利结束,于城北设伏的即墨独立营顺势占领了县城。此役共歼国民党军队近人。即墨城第三次解放。
④年4月下旬,青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部署了三道防线,以掩护其主力部队撤退。中国人民解放军胶东军区部队为了摧毁国民党三道防线,发起解放青即战役。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胶东军区和南海军分区等主力部队,也作出相应战略部署。5月3日,进攻全面展开。南海主力部队当日攻克灵山,全歼国民党三十二军七六四团一营,并在林戈庄击溃前往灵山增援的第十一绥靖区独立旅一部和国民党军三十二军七○四团。4日,,对上疃守军发起猛攻,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辖属的6个团前往增援,均被南海阻击部队击退。19日,攻克上疃据点,击溃守军七六五团,击毙人,俘虏人。
25日,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独立旅二团团长韩复德率两个营在营上村起义。与此同时,在西线战场上,国民党驻阴岛的五十军二七○师八一○团和驻薛家岛的山东保安第二旅六团一部先后向解放军三十二军投降。5月26日,驻马山和即墨城的国民党军队向青岛逃亡,在铁骑山被解放军截击围歼一部。随之,即墨全境解放,是为即墨城第四次解放。
即墨城的收复为解放青岛扫清了障碍,主力部队如疾风席卷,一路南压,青即战役不日高捷。沧海桑田,斗星转移,推开历史的门窗,凭栏远望,即墨城的三次解放,都是血与火的交融;展开每一段历史,都是一副副血肉丰满的画卷,那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画面、那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孔,令人慷慨激昂、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