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分株繁殖、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这三种方法,只要掌握好,都不会影响母株生长开花。分株繁殖操作较为简单,且后代不会变异,成活率高;无菌播种和外植体组织培养操作较麻烦,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无菌播种可快速大量繁殖,但后代个体差异大,变异的概率高,而外植体组培则不会变异,但成功率不高。
1巨兰概述
巨兰(Grammatophyllumspeciosum),兰科巨兰属,别名皇后兰、老虎兰、甘蔗兰等,原产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所罗门岛、新几内亚、摩洛哥等国,多生于林中大树上,属于附生型兰,是世界上人类已知兰花中植株最高大的一类珍稀兰花,茎长可达3~5m,有时成丛生长,重可上吨切。巨兰叶肉质,花色具深浅不同的绿色、褐色或黄色,多数花聚生成大而健壮的总状花序,花朵有香气,花期5-8月,一般长势健壮的植株2~4a开1次花,花期40d以上。巨兰生存于高温、高湿、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属高温喜阳性兰花。
2栽培与日常养护
2.1栽培环境
巨兰生长在热带地区,喜湿润、需要充足的阳光、不耐寒,生长适温在20~30度,低温不能低于15度,最高温不能超过35度,否则都会停止生长。在北方地区冬季需要将其放置于能加温并通风良好的温室中;夏季需避免高温高湿,保持通风,在阳光强烈时需遮阳50%,冬季则不需要遮阳。
2.2栽培基质与方法
巨兰属于附生性兰花,其根系较粗,栽培在花盆里时要求根部透气透水且介质疏松孔隙大,通常使用兰石、陶粒、树皮、火山岩、碎砖块等均可,常用的基质采用2份兰石(6~9mm)加1份粗树皮(6~9mm)的配比即可。种植时,需注意根据植株大小选择盆器,不宜过大,盆器底部和周围要有透水的孔隙,若使用孔隙少的深盆容易长期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影响生长。种植时基质埋到假鳞茎基部即可,不宜种植过深。
2.3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2.3.1浇水及施肥
春夏秋是巨兰生长的旺盛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湿润的环境,空气湿度需要60%-80%,并保持空气流通。夏季浇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避免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和下午浇水;冬季浇水时为避免水温过低冻伤根系,可以先将水储存在黑色桶中再使用。在生长期种植的巨兰可在盆土表面撒一些长效缓释颗粒肥,每周可用稀释~倍液的氮、磷、钾复合肥喷洒叶面及根部浇灌何。冬季进入休眠期后应减少浇水施肥,否则容易引起根系和假鳞茎的腐烂。
2.3.2病虫害的防治
温室中栽培的巨兰在梅雨季节、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加温需要密闭而通风不良等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病虫害,较常见的病害是叶枯病、炭疽病、煤污病等。防治方法是种植密度不要过密,浇水时不要浇到叶心,施肥时避免偏用氮肥而导致植株徒长软弱,光照充足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发现病叶要及时剪掉并将病株隔离,剪过病叶的剪刀要消毒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植株,然后根据不同病害施药,每周1次,连续施药三四次。其中煤污病是由于巨兰的叶片背部本身会分泌出黏液,在通风不良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就容易诱发煤污病,发现后要先用湿布人工擦除叶背的煤污再施药。
常见的虫害是蜗虫、姑喻和粉蛤等。酚虫较常出现在展开的新叶和花序,影响植株生长,并诱发煤污病,一旦发现盼虫危害,立即用毗虫咻倍液进行喷药防治。姑橢通常在黄梅雨季较多,危害新芽、新叶、根和花朵,造成缺刻或孔洞,可以在盆土表面及周围撒施曙达颗粒剂或蜗克星颗粒剂诱杀,同时也要避免室内地面积水,盆土过湿,保持环境的整洁。粉蛤较常出现在假鳞茎和叶心,发现后可以先人工擦除并用倍稀释液的阿维菌素控制,由于虫卵常藏在叶心和较难擦除的地方,要连续打药三四周,且叶面、叶背、叶心都要喷到。
3繁殖方式
3.1无性繁殖
巨兰的无性繁殖主要有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
3.1.1分株繁殖
适宜时期是在生长旺盛期之前,即春季新芽萌发之前或开花后。挑选生长良好、无病虫且已冠幅丰满的植株进行分株,注意应将带病毒的植株挑出并销毁,生长势弱的植株也不宜用作繁殖。在分株前让该盆基质适当干燥,数日不浇水,使根系容易与盆脱离,分株时轻按花盆四周,使盆土松散,兰株脱盆時较易拔出,以免根系受损。从盆中脱出后,将旧基质清除,剪掉腐烂的根和假鳞茎。而后,用经过消毒的利刀或剪刀将兰株分切成2丛或多丛,分株后的每一丛至少保留2~3个相连的假鳞茎,因为分剪过小对新株的恢复生长和开花均有影响。
分株后的各处伤口最容易受到菌类的感染,因此在伤口处需涂抹杀菌剂或硫磺粉。剪刀等工具的消毒可以用5%的氢氧化钠钠(NaOH)水溶液浸泡1~3min。这种消毒液呈强碱性,对金属器械无损伤,对兰花病毒有较强杀灭作用;也可用火焰烧烤。分株后须放在温室阴凉处阴干1d后盆栽。新栽的巨兰由于根系还未恢复,盆内不易过湿,可1周后浇水,在2~3周内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也不能施肥,待新根长出后可移到阳光充足较温暖的地方。
3.1.2营养器官的组织培养
巨兰的嫩芽、花梗、假鳞茎等营养器官均能进行组织培养。以嫩芽为例,挑选长势健康强壮的植株,在其生长旺盛期,用75%酒精消过毒的解剖刀紧挨母株切下刚萌发2~3cm的侧芽,用肥皂水或洗洁精稀释液清洗并浸泡15min后,在流水下冲洗30min。侧芽的消毒工作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每从基部剥离一片叶片,用酒精棉擦拭叶节,至去除大多数叶片,仅留包住顶芽的两片小叶,置于无菌小锥形瓶中,放入75%酒精浸泡2min并摇晃,后无菌水冲洗3次,再放入0.1%升汞浸泡15min并摇晃,后无菌水冲洗3次。
为了减缓褐变,将顶芽置于0.1%抗坏血酸溶液中浸泡1h,取出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接入启动培养基MS+3mg/L16-BA+0.5mg/LNAA+0.5mg/LIAA,然后置于12h光周期的培养室中,培养室温度为25±2°C,光照LXO4~6周后可在外植体周围形成许多球状物,即原球茎,将其分割接AMS+1.5mg/L6-BA+0.1mg/LIBA的增殖培养集中,以促使长出更多的原球茎,从而分化培养成苗。待原球茎分化成无根小苗后将其接入生根培养基1/2MS+0.5mg/LNAA。当小苗长至约8cm,根系5~6cm后即可移栽炼苗。
3.2有性繁殖
巨兰的有性繁殖是指植株授粉结种后的无菌播种。
3.2.1授粉及采种
人工授粉时,首先要选好亲本,在开花后的1-3d授粉,花粉的活性较强,3d后花粉活性逐渐降低,降低受孕率。自交授粉时先将花粉块取出,放入同一株的药腔内。授粉后可用小网袋将蕊柱套起来防止浇水时喷到以及虫害。巨兰人工授粉成功结种后3个月左右果荚成熟,即可采下做无菌播种。若采下后不能及时播种,可将种子干燥保存于5T冷藏室中,贮藏时间不宜过久,最好在10d内播种。
3.2.2无菌播种
若成熟果荚未开裂,可先用肥皂水轻轻搓洗果荚10min,再流水下冲洗30min,后在无菌操作台用75%酒精浸泡果荚5min,转入0.1%升汞中浸泡15-20min,每3min摇晃1次,后取出果荚,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消毒后的解剖刀将果荚剖开,取出种子,将种子均匀的散落在培养基上。
若果荚过熟开裂,可将种子取出,在无菌操作台将其放入灭过菌的三角瓶内,加浓度0.6%的次氯酸钠(NaClO)浸泡18min,每3min摇晃1次,然后在带有滤纸的漏斗中过滤,用无菌水冲洗3次,过滤后将带有种子的滤纸贴在培养基上,种子即附着于培养基上。
通过无菌播种繁殖可以短期内得到大量的组培实生苗。启动培养基可以使用MS+0.5mg/LNAA+mL/L椰子汁,30~40d就可以看到原球茎,分化成苗后转入生根培养基l/2MS+0.5mg/LNAA进行生根壮苗。培养室条件调控在温度25±2度、光照LX、12h/d,当小苗长至约8cm,根系5~6cm后即可移栽炼苗。
4组培苗炼苗
通过无菌播种和外植体组织培养所繁殖的无菌苗,在炼苗前可先将培养室中的瓶苗移到自然环境条件下适应5~7d(不用开盖)。然后用银子轻轻将小苗取出,在清水下冲洗掉根部残留的培养基,用0.1%的百菌清或多菌灵浸泡3~5min,稍微阴处晾干后栽种在基质中。基质可选用较为透气透水的碎树皮、细兰石和碎陶粒等,不宜用过深的花盆,选用5~10cm深的穴盘为佳。移栽后的小苗要适当遮阴,并加强水分管理,但注意基质不宜过湿积水,以防烂苗,浇水时要用细密的喷头,水流不宜过大以免将小苗和基质冲出穴盘。移栽温度以25±2度最适宜。试管苗在移栽4~6周后,新芽开始生长,此时小苗即可转入正常管理。待长成中苗后即可移出穴盘种于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