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即墨古城东部片区规划建设的住宅社区道路桥梁命名的探讨
命名的主旨:此地域今后旧村改造,要与即墨古城建筑风格、历史人文相结合,相契合。建议此区域可称为“奎明居”其意为“文取天章,义传奎焕”之意,“东厓居”是历史上在这个区位有“东厓书院”;“传桂居”历史上这里经常有人“高中进士折桂登科”,如蓝章、蓝田、蓝润等等,这些名字与即墨古城周边“文昌居”、“文富居”、“莲花居”相呼应,主干道名称可称呼为“东阁外大街”、“镜容路”、“障村路”等等,目的在于,让此地域,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非物质遗产得到传承。
这个区位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情况,是这次命名的历史依据
1、即墨古城东门外“关东村”的演变:关东村的演变过程:即墨关东村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和现在都和东关村有渊源,关东的名字源于“高真观”,即位于高真观之东,简称“观东”,岁月变迁,且“观”有“迷信之嫌”,为便于记忆逐渐称呼为“关东”。
万历六年即公元年版《即墨志》之“明万历年间城池关厢图”中记载“关东村”处于东门外北端,与东关区域相连,建筑物一处即高真宫。高真宫是即墨县境内最早的道观,高真宫建于晋太安元年(公元年),道教的传入应早于此时。至宋、元时期,观刹次第兴建,一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五代时,后唐同光二年(公元年),道人刘若拙自蜀来即,后来宋太祖召见,封“华盖真人”,奉敕归修太平兴国院(今崂山太平宫),以上、下宫为别馆。淳化二年(公元年)病逝,葬高真宫前。
乾隆二十九年即年《即墨县志》之“县城图”中显示“关东村”区域的建筑物为镜容山,清朝同治《即墨县志》卷一,山川篇:“镜容山,县东北半里,高仅及丈,竖石为峰。相传水涨则山益高”。即墨解恕《蘧亭随笔》中有诗:
初开墨水列三关,气取崂峰在巽间。
盟旺马鞍震兑位,灵浮主案坎离班。
乾方流水坤宫去,艮位爻虚寅上间。
借得六鳌心内土,修成八足镜容山。
县志记载有点荒诞不经,但镜容山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另,即墨文史专家蓝水文章载,镜容山为金元时,荆姓墓葬,墓葬被破坏时蓝水亲身经历。还有一说,为即墨城堪舆所设。我倾向蓝水所说,年即墨古城考古勘探数据说明,古城内金元墓葬多处,汉代铁釜在县衙东20米处出土过,同时还有汉代铭文砖。分析得出,应当为至正十一年夯土围城时,圈在城内的建筑、墓葬、及其它设施经历代建设被破坏,城外的墓葬得到保存而已。同治十二年即公元年版《即墨县志》之“清同治年间即墨城关图”中显示“关东村”的情况与乾隆二十九年时没有变化。
年《即墨县城关图》中显示“关东村”被明确称谓为“观东村”,如此说来,“观东村”的历史要起于年或更早。
建国后,因村位于东关之东,故村名演变为关东,由关东和哨庄(哨庄的名字由来,源于郭琇长子郭廷翼,郭廷翼字啸庄,哨庄村原来为郭廷翼别墅区)两个自然村组成。年,该村为城关人民公社第三耕作区。年,城关人民公社改为即墨镇,该村属即墨镇。年5月,撤销即墨镇,成立了环秀、潮海、通济3个街道办事处,关东村属潮海街道办事处。年9月,隶属即墨经济开发区。
2、即墨古城东门外“障村”的演变:即墨障村的历史悠久,查现在官方对障村的名字诠释:“公元年(隋开皇十六年),置即墨县城于今址时,该村已成村落。因村落位于县城东部,对县城有保障之义,故称障村,史料记载公元年即墨古城东门有匾“山城保障”,所以说东门与东阁外村落取名“障村”也确切。另有一说,村系张姓所立,故称张村,后演变为障村,这种说法道理也通。
明中叶后,尤、周、蓝、*、杨、李、修等姓先后迁入居住。后此村改称大障村。大障村分为两个区段,年,东段称为中障村,西段称为西障村,均为独立行*村。年,两村与其他村合并,成立农业先锋第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年9月,成立城关人民公社,该村为西障村生产大队。年改为即墨镇。年5月归潮海办事处领导。到年9月划归经济开发区。”
万历六年即公元年版《即墨志》之“明万历年间城池关厢图”中记载“障村”处于东阁外,与东关区域相连;乾隆版与同治版《即墨县志》之“县城图”中显示“障村”区域为农耕地;年《即墨县城关图》中显示“障村”被明确称谓为“东阁外村”,北端为“车家沟村”。
近几十年的研究及考古勘探充分说明此处地域地下地上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北宋墓葬较多,今后,此地域旧村改造需要提前进行考古勘探,对地下遗存进行勘探,对数据进行搜集分析研究,补充史料的不足,此地域还有即墨历史上著名书院——“东厓书院”遗址,也需要进行考古勘探,以便今后更好地利用此地域历史文化遗存,彰显此地域历史人文的厚重感。
拟命名住宅社区、道路、桥梁意见
(1)住宅社区命名意见
拟鳌蓝路以南,东关街以东,泰山一路以西,墨水河以北为“奎明居”依据即墨古城东门叫“奎明楼”;内部可以按序称为“奎明一区、奎明二区、三区…”拟鳌蓝路以南,泰山二路以西,泰山一路以东,墨水河以北为“东厓居”依据即墨古城东部历史上有个著名书院——“东厓书院”;内部可以按序称为“东厓一区、二区…”拟鳌蓝路以南,泰山二路以东,烟青一级路以西,墨水河以北为“传桂居”依据即墨古城东部历史上有个传桂堂,寓意“高中折桂捷报频传”之意;内部可以按序称为“传桂一区、二区…”。
(2)街道命名意见
这次有四条街道需要命名,拟建东阁以东路段,命名为“东阁外大街、阁外大街、平沙清流大街”(从中选一条),依据东阁的方位、以及历史上淮涉八景之一的“平沙清流”景观。
“奎明居”内南北向街道两条(位置详见图)拟命名一条为“镜容街、华盖真人街、交界街、晓庄路(啸庄)”(从中选)。拟命名另一条南北向街道为“奎明路、登科路、飞*路、攀龙路”(从中选一条)此条道路向南延伸至贾家庄村。
“东厓居”内南北街一条(位置详见图),拟命名为“樟村路、临沙路、望清路、观岱路”(从中选一条)。
(3)桥梁命名意见
这一桥梁为南北向,连接“奎明居”与贾家庄村的桥梁,拟命名为“奎明桥、登科桥、飞*桥、攀龙桥”(从中选一条)
(4)新建区块命名意见
详见图片标识
其它
设置小学、超市、医院区域内景观,可依照即墨古城“飞鸿池”的模式,将历史上“东厓书院”内的景观移植,如“翠英楼、袭香亭、凝翠楼、可止轩、万花亭”的名字继续沿用。
让此地域,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非物质遗产得到传承,是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全面回归复兴的理念,期待宏观上的准确把握和细节的认知提升及精准落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