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泊子位于即墨城南,紧靠烟青路,处于即墨和城阳中间地带,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从九十年代初,这里就成为新兴的工业园区,大大小小的企业竞相入驻,可谓寸土寸金!上得天时,下得地利,村庄发展迅速,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
国家泊子村建村历史悠久,据传:明永乐时(-),宫、薛两姓来此地立村,因东临水泊,取村名泊子。后来,国姓、张姓相继迁来,现在村里已无宫姓、薛姓,国姓和张姓成为主要姓氏,分别居住在村庄的西端和东端。年,地名普查,更名为国家泊子。
国家泊子历来是木器之乡,木器加工曾经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大到组合家具,小到桌椅条凳,都能干。民间传说,国家泊子出木匠跟村里的国氏家族有关,这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的社会,每逢春节时,人们都要到宗庙祭祖,民间俗称“请年”,国家泊子的国氏族人同样如此,他们迁到国家泊子后,每年春节这天都要奔波五六十里到老家宗庙“请年”。
接连去了几年后,国家泊子的宗亲发现有些不对头,他们来的早了,宗庙不开门,他们就得在外面挨冻。来的晚了,老家的族人脸不是连鼻子不是鼻子,又是罚跪,又是责骂,因此,他们心里很窝火,但是老祖宗又不能不祭拜,怎么办,他们想出一个办法。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几个国家泊子的国氏族人来到老家祖坟,他们想把祖宗的尸体搬到国家泊子,以后就再也不用回来祭祖了。由于是晚上,黑灯瞎火看不见,这几个人匆匆忙忙挖出一部分尸首就回去了。回去一看,发现别的器官都有,唯独缺少头部,这可怎么办,再回去,肯定被老家宗亲发现。于是,他们又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用木头给祖宗做了一个头,形成一个完整的身体,然后下葬。
从那以后,国家泊子国氏家族生下个人来就会木匠,个个心灵手巧。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不可信,只可以拿来当笑话听听。眼下,青岛地区国氏家族还是很团结的,他们于年再一次修订了家谱。
国家泊子既是一个有多户人家的大村,又是一个有着六七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村庄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在国家泊子,还处处能看见那些穿过岁月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存,这些历史遗存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虽经时光冲刷,依然散发着古色古香的芬芳。
在国家泊子老村落,有好几条保存的相对完整、古朴的小巷,这些小巷长多米,宽只有1米多。以前,人们就是在这样的小巷里挑水、推车,过着人间烟火,演绎着喜怒哀乐,循环着生老病死。
这样的居住院落现在已经不多见,以前很多。这个门洞,土话叫“过洞”,从这个门洞进去,里面是两户人家,分立在甬路的两边。
可以推测,很久以前,这是一户人家,后来家族壮大,需要另立门户,就把房屋一分为二。
这幢老屋经风沐雨上百年,别看现在它一身寒酸破落,这在当时,那可是一等一的豪华建筑,他的主人,非官即贵。
而院里的老槐树,据村庄80多岁的老人说,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少年了。
老槐树依然蓊蓊郁郁,活力无限。而老屋已经几易其主。人生一场大梦,红尘几度沧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国家泊子的老村落是一张发*的老照片,是一段温馨的旧时光。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真希望这样的老村落能够保存下来,现代人偶尔过来看一看,让快节奏的生活变得慢一点,感受血脉的传承和绵延,感受家的温暖,让疲惫、浮躁、孤独的心灵,有一个可以诗意的栖息的家园!
作者:高学强,70后,自由撰稿人,已在报刊发表文章若干,
擅长情感美文、诗歌,作品多次获奖。
“即墨乡土”,讲述即墨人自己的故事,欢迎来稿,或提供线索。
邮箱:gaox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