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随着《半岛都市报》刊发“爱的作业”系列报道,即墨热心司机杜鹍鹏舍己救人,以及30年前教过杜鲲鹏的杨升燕老师现在每天
好事成双!杜鹍鹏之前表示,他的新年愿望是希望康复后能有一份工作,来给家庭缓解经济压力,回报一直照顾他的家人。1月5日下午,有热心企业联系本报,表示可以为杜鹍鹏提供工作岗位。“你是楷模,都应该向你学习”
1月5日上午,即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韩树勋,即墨区新闻服务中心*总支书记王刚,蓝村街道*工委宣传统战委员赵彩秀一行,携慰问品走进杜鹍鹏家中。杜鹍鹏不住地“你们好你们好”打招呼,双手紧紧握住韩树勋的手,露出开心的笑容。即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韩树勋(右一),即墨区新闻服务中心*总支书记王刚(左一)与杜鹍鹏,三人手拉着手场面十分温馨
“杜师傅,我们来看看你,现在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韩树勋询问到。
“还行。”杜鹍鹏的回答依旧内敛。
“看着你精神头不错,看来恢复得不错,肯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强!”韩树勋随后的一句话,更是逗得杜鹍鹏哈哈大笑:“杜师傅精神面貌很好,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杜鹍鹏拉着韩树勋的手走到沙发旁,坐下之后手也久久没有松开。“杜师傅,你现在要坚持每天适当的锻炼,好好静养最关键,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就随时联系我们。”韩树勋表示:“杜师傅为社会付出了,是即墨区的楷模,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你心灵好身体素质也好,肯定没问题,加油!”“杨老师就是社会的榜样”
交谈间,杜鹍鹏的岳父杨秀祥端着热茶走过来。据了解,杜鹍鹏康复期间一直住在岳父家,除了妻子杨爱香的悉心照顾外,杨秀祥对他的康复也十分上心。杜鹍鹏岳父(右)含泪讲述一年多来一家人的故事
“我爸的身体比较硬朗,鹍鹏康复期里,医生嘱咐要让他多做康复训练运动。一开始,鹍鹏抬胳膊非常费劲,整条右胳膊、右腿、右脚到右脚趾都没有知觉,我爸每天鼓励他坚持康复训练。”杨爱香说:“有时候,鹍鹏因为康复训练运动手臂感到疼痛,一疼他情绪就会比较烦躁,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然后就耍性子不做了。我爸就每天带着他做,和他一起做训练。”
“我做这些是应该的,鹍鹏虽然是女婿,但他就像是我的儿子,非常孝顺。这两天半岛都市报报道了鹍鹏的事迹,引发社会各界的
“鹍鹏出这个事,我代表家人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媒体和领导们对他的关心,你们太重视了!我们就是一户普通的家庭,鹍鹏是一个普通的人,做了一件普通的事情,没想到能得到全社会对他的
“杨老师确实很不容易,你遇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好老师,她为全社会做出了榜样和楷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韩树勋说:“厚德载物,厚积而薄发。杜师傅,通过你的好人好事,也带出了一批好人好事,我们要好好向你学习。”“深深地感谢关心我的人”
1月5日下午,杜鹍鹏给记者发来一条
消息发来之后,杜鹍鹏还将消息里的文字以语音形式读了出来,一字一句感人至深,虽然不是那么流畅却无比真诚,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杨老师的感恩,同样也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对社会的感谢。而这一次,消息列表里没有再出现“撤回”。
杨爱香告诉记者:“一位朋友在看了报道之后,昨天给我打电话,说‘看着看着都流泪了,都看不下去了,我们也有老师,可是能做到像杨老师这样的没有几个,真的太让人感动了,一位老师挽救了一个家庭’。”
据杨爱香介绍,她和杜鹍鹏的小女儿就读于即墨区实验一小,去年某一天,小女儿放学的时候拿回来了原本要订校服的钱。小女儿对杨爱香说:“妈妈,老师说了要帮助我们,就把校服钱退回来了。”“我当时听了非常感动,虽然钱少,但是真的是感到特别温暖。”杨爱香表示道。
杜家大女儿就读于南京一所高校,眼下她和妹妹上学都需要用钱,就申请了学校的助学补助。“我们将申请需要的相关资料交给学校后,学校马上就通过了。去年12月份,她的第一笔助学金就发下来了,有元钱。”杨爱香告诉记者:“两个孩子都受到了学校、老师的帮助和关爱,大家都这么积极地帮助我们的家庭,我想感谢的人真的是太多了。”“您做的这些事背后是大爱”
1月5日中午,韩树勋、王刚和赵彩秀一行,又前去看望慰问杨升燕老师。韩树勋表示:“我们刚刚得知您的感人事迹,您这一年多来一直关心帮助杜鹍鹏,我们打心底敬佩您。”“就是点小事,作为老师就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杨老师面对一行人的敬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一行人来到杨升燕老师家里探访慰问
面对来访,杨老师一次次表示:“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鹍鹏才是做了大事的人,应该好好报道他。”对此,韩树勋表示:“您觉得是小事,可是我觉得,您所做的这些事的背后,是大爱!”韩树勋表示,为人师者,为人范者,杨老师默默奉献了这么多,如果没有媒体
赵彩秀表示,杨升燕老师的事迹令人钦佩,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接下来将持续
“感谢宣传部、文明办,还有蓝村街道,都这么关心着鹍鹏和我,我们学校领导也非常
“在我的印象中,鹍鹏一直是健康阳光的大男孩,他一如既往地热心于公益事业,对工作热情有担当。作为鹍鹏的老师,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杨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天来最令她感动的是,杜鹍鹏虽然突发疾病,但是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伸出援手,把杜鹍鹏包围在满满的爱意中,为他的身体康复奉献爱心,让她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幸福温暖。
面对记者的再次到访,杨老师也表达了感谢。三天时间,记者与杨老师见了两次面,通了很多次电话,在一次一次交流中,记者被杨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她的言语中、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坚定的力量。“身边同事是了不起的人”
1月5日下午,蓝村中心校校长于红艳告诉记者,这几天半岛都市报的报道她都认真读完,觉得报道非常细致,写得很好。“每次有关于杨老师的报道,我都会转到学校的工作群中,大家伙都连连点赞。”据于红艳介绍,这件感人的事情没有媒体报道之前,学校里所有人都不知道此事,直到看到报道,学校里的教职工知道,原来身边的同事是一位这么了不起的人。
“平时就觉得杨老师是位工作上认真、踏实、富有爱心的老教师。这次杨老师火遍全国,她的感人事迹,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一定会给全校教职工树立榜样,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于红艳说道。“以最大诚意欢迎他来公司上班”
1月5日下午,青岛英龙联合智造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锋联系本报记者,表示他一直
孙晓峰表示,将为杜鹍鹏提供两个岗位供选择。“生产线上的岗位如果杜师傅感觉不太合适,我认为装配岗位还是可以的。”据孙晓峰介绍,这个岗位从事方向盘助力系统装配工作:“岗位工作人员需要站立工作,不过可以给杜师傅放把椅子让他坐着工作,同时也不考核频率。”
孙晓峰还表示,如果这两个岗位都不合适的话,他们希望杜师傅能到公司再行协商。“只要我们公司有合适岗位,杜师傅也愿意做的话,我们希望他康复后能加入我们。”孙晓峰直言,杜鹍鹏是爱岗敬业的典范:“我认为他能带给我们公司员工的榜样作用更重要。另外,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做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杨爱香代表杜鹍鹏连连感谢。不过,面对这个实现新年愿望的好消息,杜鹍鹏和杨爱香陷入“矛盾”。一方面,杜鹍鹏很想康复后去工作,因为家里的经济压力的确不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去缓解家里的经济难题;另一方面,杜鹍鹏又担心因为身体原因会难以胜任工作,会给爱心企业添麻烦。“我们非常感谢英龙公司,愿意给鹍鹏提供工作岗位,我们想等身体完全康复后,再去上岗。”杨爱香说道。评论致敬!大爱背后的坚守
出事前,杜鹍鹏是朋友圈里的“热心三哥”,捐钱出力从不含糊。出事后,杜鹍鹏成了听话的学生,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爱的作业”。但听话中带着倔强——作业不是最好,不交给老师。倔强还体现在其他方面:面对捐助,他和家人果断拒绝;即使接受帮助,也是想找一份工作,好自食其力,不麻烦别人。
重生之后,杜鹍鹏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底色——要好。要好是什么?是无论何时内心都要遵循的一种秩序,是一个人心里一直坚守的东西。
就像“感动山东”年度网络人物颁奖词里讲的那样“乘客的生命,就是杜鹍鹏的天”,这是杜鹍鹏出事那天的坚守。0多分钟的脑出血剧痛,开着大巴的杜鹍鹏是怎么挺过来的,没有人能真正感同身受。有人可能觉得这很正常,他不是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吗?但发病了在高速路上停车等救护车,是不是也很正常?生死面前有多个选择,杜鹍鹏选择了最难坚持的一种,保证9名乘客的安全,却把自己逼上了绝境,他坚守的是自己的职业道德。
杨升燕老师也有自己的坚守。她教过的学生正在生死线上挣扎,杨老师果断取消了旅游,去医院看他、为他组织捐款,待杜鹍鹏醒过来以后,又每天给他布置“爱的作业”,帮他进行语言功能的恢复,一年多从未间断。
学生已毕业28年,她本可以不这么做,但她还是做了,杨老师坚守的是视学生为自己孩子的做人准则。而这份准则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师生关系,变成了人间大爱。
先有好老师后有好学生,当他们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后,坚守便完成了接力和传承。他们的坚守,和“死心眼”的平度大哥宋玉武、“关心郯城孤儿”的青岛大伯张毓镛等更多英雄人物一样,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感动并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当爱心如潮般涌向杜鹍鹏的时候,我们是如此高兴,因为这就是青岛,一座由爱心筑就的文明城市,更因为大爱在这里得到了传播和升华。
好消息接踵而至,即墨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等相关负责人上门看望杨升燕和杜鹍鹏,医院愿意免费为杜鹍鹏治疗,杜鹍鹏还找到了工作……
他们感动着我们,我们温暖着他们。其实,我们都有要坚守的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守得住。正因为如此,这些感动我们的人,才最值得我们敬佩。
◆如果本条内容侵害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半岛都市报墨城新闻(mochengxinwen)半岛全媒体记者:华敬方、孙静、王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姜曼审核:律雪云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