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民国时期的即墨首富万字会创始人之一江灼
TUhjnbcbe - 2021/3/15 20:31:00

江灼三

江灼三,本名江崇俊(—),字灼三。二支六世祖如锦公派下十八世正棨子。即墨城东关村人,清太学生,例授登仕佐郎。家宅大院位于老即墨古城东门里万寿宫街一号。族谱里对江崇俊的记载“热心慈善事业,为即墨信义中学(今即墨一中)建设捐地十余亩并担任校董事会董事,出资修建即墨至刘家庄公路、周戈庄路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多次捐款,遇灾荒施粮赈济灾民,思想开明,力促子女入学读书,积极参加有益活动;儿媳结婚进门后,支持她继续上学,通晓事理,善以待人,人们多愿请他调解纠纷和矛盾。在社会上威望很高。共育有两子,九女。”民国十三年()春,江崇俊联合胡文泉、修君浩、修文苏、修晓楼,营上村的胡介人,李家周疃的李葆初,南万村(今城阳区)的万燮臣,上崖村(今城阳区)的孙义亭等即墨城里关外比较有名望的一些乡绅殷实之家,筹集资金十余万银元,成立了“中国红卍字会即墨分会”,继胡介人后任第二任会长。以自家的资财资助贫困和孤病之人,为穷困的人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帮助和感情慰藉。为慈善事业奔走的恪尽职守者,已经将向善的力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慈善的传承除了对当今社会救助体系有积极意义,更应该唤醒国人的文化自觉,重塑社会风气。毕竟,一个国家需要有信仰,民族也需要精神支柱,群众也要有价值取向,而慈善理念的弘扬和实践,恰恰是最好的载体。

即墨古城万字会旧址

卍字会的会址设在原即墨城里鸭绿池北侧的“*湾”之旁、刘猛将*庙旧址。当时因地面狭窄,又购置了门姓、刘姓园地五亩半,建起正房20余间,厢房21间,均属宫殿式的古老建筑。该会共有会员余人,均系即墨城区附近的一些地主、富户及殷实之家。后来,卍字会会员的一些家属也纷纷要求入会,经研究商定,遂在卍字会南侧购置瓦房10余间创立女卍字会,有会员35人。即墨红卍字会的上级组织是青岛红卍字会。该会是以“布施”为宗旨的慈善机构。当时,即墨红卍字会所组织的慈善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医院在医院1处,内设医疗室、手术室、医药室,有医生1人、司药1人、勤杂工2人。主治大夫邵文亭,系日本医科大学毕业,医术较高明,尤擅长外科。他以舍药救人为宗旨,平日治病一般不收费,即使对重危病人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点医药费。2、创办学校在女卍字会院内,设立了一个小学教室,聘请授课教师2人,所有桌凳及一切教学经费均由卍字会负担。该学校共招收女学生32人,均系即墨城附近的卍字会会员之女。后来,有的学生成为即墨县第一代女大学生。3、救济贫民即墨红卍字会不定期地将食物、衣物施舍给即墨城附近的贫困者。只要生活无着、家境贫寒,不论男女老幼、体弱病残,均可到卍字会登记申请救济。经批准后,即发给“救济证”,可按时到卍字会门前的施舍处领取小米稀饭,有的冬天还可以发一个小棉袄。对个别的残疾人,按月发15公斤面粉。年6月,随着即墨城的解放,即墨县红卍字会自行解散。

年正月初九在世清会长带领下拜访江灼三长子江志默的家庭

相关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时期的即墨首富万字会创始人之一江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