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七八年前,有幸收藏到陈坤元著述的《历史三种》一套,该套书一共四册,品相较好,印刷上乘,内容精湛,余甚爱之。
陈坤元,字厚载,南泉乔戈庄村人,清光绪七年()生,年去世。清末秀才,一生业儒,以课徒为业。民国时,长期在阴岛、海西、上下马各庄、上下崖子等地教读,可谓门生遍地。陈坤元还精通医术,精于针灸,长年为乡邻治病,祛除疾苦,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千百年来流传深广。陈坤元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课读之暇,历时五载,将这三种读物校点注释,翻陈出新,使其利于教读,命名为《历史三种》。年,《历史三种》由青岛国文出版社出版,惜因其当时财力有限,此书只少量印刷,未能发行。
《历史三种》由王锡极、纪肇坊参阅,姜凤超、王方格校正。对于参阅人王锡极,想多说两句,因为他跟我还有一些渊源。
王锡极,字卓泉,号蛰庵,生于清同治六年,今城阳区流亭镇南城阳村(旧属即墨县里仁乡城阳社紫芗村)。二十岁时入庠,为附生,后补廪,享受官府廪食。其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是当时即墨大儒。
王锡极晚年曾在即墨教读,我的祖父蓝水当时跟随先生学习,其学生还有林文苑、周至元等人,王锡极对我的祖父以及林文苑、周至元三人十分欣赏,每对人言:“获此三生,衣钵有传也。”应该说,他们三人也没有辜负恩师的教诲,在文化领域都有建树,我的祖父与周至元均有著述存世,林文苑后为即墨京剧团创始人之一。
王锡极《历史三种》合注编言:“陈君厚载,吾邑之绩学士也,于课徒之暇,本其腹笥之所藴,于是三书详为笺注,手抄一竟,属余为参阅。余于《千字文》则为之修饰润色,而《三字经》则不厌其详尽,至《百家姓》则可不事笺注,而又搜罗群书,举各姓之伟人,并采其嘉言懿行有益于身心者,详为附后,盖寓劝善之意也。且事多奇巧,读之悦目,教者果以此养正,则四字六经亦可迎刃而解,是亦大有功于名教也。”从编言中可以看出,王锡极对陈坤元的《历史三种》极为赏识,赞赏有加。
《三字经》传为宋朝王应麟所作,其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陈坤元评曰:“其编辑之妙,运用之奇,可谓天上笔星,人间武库。名之曰经,谁曰不宜。”对校注《三字经》的缘由亦作了解释:“今则逐句分节,详加注释,顺作者之心,无牵强之词。”“使初学读之,则郵置分明,不难万里之程。使成学览之,则纲目了然,易得一贯之妙。”
姜凤超亦曰:“今陈厚载逐句讲解,分节注释,明白如话,绝无疑义,其于天地三光暨历代帝王处,尤为详明有据,如数家珍。”“此书于男女各校皆适用也。不独适用且可为男女生之正常基础,良好模范。”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是我国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陈坤元序曰:“于各姓之下,取一古今之名望者,以为注释,并采才女数名,以作女校之用。或述其言,或载其行,或叙其历履。人物皆出类拔萃,姓氏则彰明较著。其间忠孝节义无不毕备,诗词趣话靡弗兼全。”对于《百家姓》注释的辛苦,其在序言中感叹:“览群书以采取,实事求是。越四载之经营,劳心谁知。”其著书之辛苦,其中之辛酸,亦皆自知。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我国早期重要的蒙学课本。陈坤元自序曰:“故不揣固陋,逐句解释,旁加浅注,易于领会。庶教者有法,学者易晓,不为无补云尔。”
陈坤元在三种经典读物原有基础之上,注释解读,另辟蹊径,推陈出新,更加利于教和学,善莫大焉!
收藏行里,有“可遇不可求”之说。好书犹如佳人,众里寻他千百度,皆不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夜色渐深,焚香沐手,伏案夜读,在泛*的文字里,聆听先贤的教诲,和他们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荷风送爽,蛙鸣悠扬,一窗明月,几杆竹影,茶烟袅娜,书香沁人,人生之乐,孰有过于此者乎!
作者;蓝信宁,字助孙,号东厓后裔,即墨蓝氏二十世孙,文史爱好者。
“即墨乡土”,讲述即墨人自己的故事,欢迎来稿,或提供线索。
邮箱:gaox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