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可以补充史料的不足,丰富完善即墨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史料研究和自己的考古经历,把历次考古勘探发现的文化遗存情况,进行整理,讲讲即墨考古那些发现和那些故事。
北宋是中国*治、经济、汉文化较发达时期,宋太祖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律条,严格限制武官干*,大力提倡汉族传统文化,汉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继承和发扬,即墨地区在北宋时期受北宋王朝的统治,而南宋时期,即墨地区已经被女真人成立的金朝所统治,上述情况被即墨史书和近几十年即墨地区出土文物所佐证。
年5月23日,建设中的即墨正信花园在挖排水沟时,在正信花园南门处,距地表70厘米处发现一处窖藏,窖藏内存若干北宋钱币。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同时,即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窖藏的遗留钱币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勘探,发现窖藏钱币,除少部分被树根挤压而冲散外,大部分使用麻绳贯穿,呈现出有序排列状态。据分析,钱币是盛放于一个木匣之内,匣内用丝织品填充,丝织品对钱币起保护作用。窖藏钱币周围无其它文化层和共存的遗物,应当认为是窖藏。
此次挖掘钱币共70公斤,经整理鉴定,这批钱币几乎全部为北宋时期的货币,较早的有宋仁宗时期的“庆历通宝”,大多为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等,其钱币版别、种类基本上贯穿北宋历代,这次发现的钱币中,年代最晚的钱币为“宣和通宝”,“宣和”(—年)为宋徽宗最后一个年号,徽宗的儿子即钦宗的“靖康通宝”没有在这批钱币中发现,即墨县志记载,年即墨地区为金朝实际控制地区,这一点与史料记载相一致。
年10月12日,即墨市博物馆接到市民的电话,在即墨窑头片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处墓葬(一号墓)。即墨博物馆专业人员随即到现场进行考古发掘,并对出土的相关器物进行研究,根据出土的器物及其他相关信息综合判断,此墓葬时代为北宋末年宋徽宗宣和年间。时隔数日,于10月21日在第一次发现墓葬的南偏东20米处又发现一处墓葬(二号墓),经考古发掘时代为北宋中期宋仁宗至和年间,由此判断此区域周边,在历史上是一处北宋墓群。
一号墓,位于烟青路以东米,医院西墙以西20米的窑头村旧区改造工地内。墓室距地表1米,墓室长2.4米、宽1.06米、高0.8米。在墓室的各个部位出土北宋钱币共55枚,这些钱币分别是淳化、天禧、天圣、绍圣、元符、宣和等时期的方孔铜钱,钱币的时间跨度较大,最早如“淳化通宝”为宋太宗的年号钱,时间为年左右,最晚如“宣和通宝”为宋徽宗的年号钱,时间为年左右,由此可以认为此墓埋葬时间为宋徽宗宣和年间,个别铜钱上覆丝织物,应当为铜钱于墓主人穿着的衣物长期接触所致,钱币在墓葬内散落的情况,可以认为是棺木下葬后,在覆盖盖石前要将钱币扬在棺木之上,这种习俗以后各代虽有差异但大概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二号墓为双人合葬墓,有两墓室组成,墓室均为长2.4米、宽1米、高0.8米,墓葬朝向西北东南向,二号墓两墓主人的头部朝东南向,这一点与一号墓不同,与一号墓不同之处还在于,二号墓两墓室之间有宽0.4米的隔带,隔带也为石质,隔带有0.15米见方贯穿洞连接两墓葬,贯穿洞内有陶制油灯两盏,油灯为半青釉,胎质为灰白色。两墓葬有贯穿洞相连可以确定两墓葬的主人为夫妻关系。这种习俗也为北方,特别是山东地区所沿用。
二号墓出土陶制青釉罐一个,青釉罐高0.12米,地径0.05米,圆肩,上口径0.03米,青釉罐上半部覆青釉。出土钱币5枚,钱币为宋仁宗年间的“天圣通宝”“至和通宝”,至和年间为年左右。
年在即墨车站发现二百斤北宋钱币,年在即墨工商局楼房工地发现唐、宋墓群,出土白色无釉碗数件。年在兰鳌路即墨公交汽车站工地发现宋朝墓葬。年在兰鳌路留村立交桥工地发现宋、元墓葬。年在即墨古城谢家胡同出土北宋墓葬一座,出土钱币6枚。
年以来,在即墨地区,对文化遗存进行考古过程中频繁发现大量北宋钱币,应当说明即墨地区在北宋时,即公元十二世纪上半叶,即墨地区*治经济十分发达,北宋钱币的大量出土,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北宋末年即墨地区的隶属关系及商业经济、货币流通等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些考古数据也能够进一步充实完善即墨史志的记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